第A6版:论坛

创意农业如何健康发展

  □王平 高洪勤
  创意农业是指借助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有效将科技和人文要素融入农业生产,进一步拓展农业功能、整合资源,把传统农业发展为融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它不但能满足日益细分的市场需求、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能有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对改善农村生活方式和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近年来,各地充分发挥资源、市场和体制优势,将传统的精耕细作和现代科技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通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举办农业节庆活动、兴建农业文化园、创建现代农业园区等,在产品、品牌、经营和服务上不断创新,促进了创意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综观目前的创意农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休闲观光型——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通过规划引导、特色培育、宣传推介、规范建设等举措,把设施栽培、生态养殖、立体种养等现代农业模式和旅游观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拓展农业功能,使休闲观光农业得到迅速发展。
  农业节庆型——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主要形式,将农产品宣传、推广、展示展销与地方文化结合起来,开展农业节庆活动。
  农业文化型——如建设农业博物馆、文化园等。
  农产品创意型——通过对农产品内涵和外延的创新,实行农业产品与艺术文化、观赏和实用的结合,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如艺术葫芦、方形西瓜、七彩迷你番茄、盆景水果、盆景蔬菜等。
  经营创意型——包括农作制度、农产品销售等方面的创新。
  服务创意型——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格局的改变,农业服务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农业远程教育、农业家政服务等逐步普及和兴起。
  应该说,创意农业在我省才刚刚兴起,整体水平较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认识不足,措施不到位;方式不多,产业化程度不高;合作不够,规划和政策引导滞后;认证困难,市场竞争力低下;人才缺乏,创意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高等问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各地应以创意创新为先导,以“两区”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挥个体创意和集体智慧,深度挖掘农业特色资源,围绕休闲观光、会展节庆、农业文化、品牌服务等主题,拓展整合观光、体验、教育和文化传承等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丰富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进一步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一、加大对创意农业的宣传。利用各种媒体,通过举办农业创意大赛、交流、展示等活动,积极宣传创意农业、创意农业发展典型以及创意农产品,形成全社会认同创意农业、支持创意农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政策导向,健全创意农业品牌建设激励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当地实际和创意农业发展需要,制定各种扶持政策。对较大规模的创意农业创建点,在土地、电力、用水等资源要素保障方面给予倾斜,在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科研立项等方面优先扶持;建立引导消费的政策导向,在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创意农业知名品牌产品,并通过舆论引导社会集团和市民购买本地的创意农业品牌产品;鼓励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生产企业通过收购、兼并、控股、联合等多种途径,实现创意农业品牌经营规模的扩张,努力培育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和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发展潜力大、成长性好的创意农业品牌企业。
  三、加强资源整合,健全创意农业发展的合作体系。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加强与国内外创意农业发达城市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少走弯路;加强各部门的配合协作,充分利用各自优势,整合已有资源,做好发展规划。利用现有的休闲观光农业基础,创新创意,建成一批创意农业精品旅游线路和创意农业基地;加强和创意设计公司、营销策划公司、大中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借助他们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意活动,生产出更多具有独特理念的创意农产品,以适应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四、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提高创意农产品质量。以创意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创意农业生产基地为主体,广泛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制定和实施创意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开展全程质量控制。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建立创意农业发展研发中心、研究所,研发各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创意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五、加强人才培养,为创意农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结合当地农业产业实际,从国内外引进有关农业科技、文化创意的高端人才;培养一批发展创意农业的骨干和专业团队,为创意农业的市场定位、项目策划、价值分析、设计制造、招商营运等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促进创意农业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台州市农业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