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安吉高庄村:从“北大荒”到富裕村

一只甲鱼引发的“村庄革命”

  □本报记者 金 茹
  从杭州出发,车行两小时,便到了安吉县高禹镇高庄村,绿油油的稻田,成片的甲鱼塘,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如果不是听该村党委书记杨国乔介绍,记者很难想象,这片富饶的土地,在两年前,竟是安吉县的“北大荒”,村民年人均收入只有几千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足10万元。
  高庄村的蜕变,源于一只甲鱼引发的“村庄革命”。
甲鱼落户“光棍村”
  高庄村位于安吉县西北部,属于典型的平原 区,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多年来,高庄村放着大片土地无人打理,村穷民贫,村里地不平、路不通,不要说外村的姑娘不肯嫁过来,连本村的也都只想着怎么能快点嫁出去,于是,高庄村便落了个“光棍村”的“名号”。
  看着外面的世界越来越精彩,而村里还是一片贫瘠,村民们不知有多着急。就在这时,身为“80后”的杨国乔带着从杭州萧山引进的中华鳖日本品系回到了高庄村。杨国乔大学就读于浙江海洋学院,毕业后在金华、萧山等地的渔业企业工作了几年,凭着扎实的专业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他回到家乡承包60亩土地,注册成立浙江唐圣生物有限公司,开始了自主创业路。
  杨国乔初试“鱼”刀就获益匪浅,12户村民一起养殖,当年总产值200万元,平均每户人家年收入达到5万元。从杨国乔的身上,急盼脱贫的高庄村2000多户村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2010年,杨国乔当选为高庄村党委书记,带领大家做起了甲鱼“文章”。
  这时,浙江的甲鱼企业早已“遍地开花”,市场进入成熟期,而高庄村的甲鱼业起步这么晚,要如何才能从中脱颖而出?经村委会班子反复研究,村里统一了集体闯天下的发展思路,形成农业龙头企业+村生态甲鱼养殖合作社+农户的紧密联结机制。村民要养殖甲鱼,首先要加入村甲鱼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供苗、统一管理、统一销售,这样既能保证养殖质量,又避免了村民之间的恶意竞争。
  在共同发展的目标下,目前高庄村已有甲鱼养殖面积2200多亩,90%以上为外塘养殖,甲鱼销往杭州、广州、南京等地,每公斤能卖到50元左右,年产值达到1亿元。
  村民李玉建家里有20多亩甲鱼塘,亩效益最高有万元,“没想到养甲鱼能赚这么多钱”。
  村民们不仅养甲鱼致富了,同时,大家的土地由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管理改造,再发包给养殖户,按每亩500斤稻谷的承包费计算,村里一户人家光土地承包费,平均每年就可拿到5000—7000元。
  杨国乔介绍,现在全村3800多人口中有1000多人从事甲鱼产业,除了养殖和土地收入,村民在甲鱼场打工,每月还可有1800—2800元不等的工资。到10月底甲鱼起捕时,还需要招集50余人的季节工,每人每天能拿到150元的收入。“就去年一年,村里就添置了30多辆小轿车,现在想嫁进村的姑娘可别太多哦!”杨国乔骄傲地说。
集体经济突飞猛进
  两年前,高庄村鲜有集体资产,短短两年后的今天,全村以甲鱼养殖为抓手,加快土地流转,盘活存量资产,集体资产突飞猛进。杨国乔说,到今年底,高庄村集体收入可达到70万元。
  土地资源丰富是高庄村最大的优势,但过去因为没有统一规划,无法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生产,效益就无法提高。“我们通过产业带动,将土地整合在一起。”杨国乔介绍,村里首先把村民的土地集中到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借助“反租倒包”形式,将土地整理后转租给养殖户,并按照土地的好坏程度收取100元—200元的整理费,不仅村民得益,村里的集体收入也增加了30多万元。目前,全村已实现土地流转2000余亩,占了全村土地的一半。
  今年60多岁的村民束启明将家中15亩土地全部流转给村里,每年一次性可拿到每亩450—480斤的稻米。束启明不仅不用再去忙着种地,而且还多了一笔“外快”:“农忙时为合作社打工,一天有60元的工资。”老束掰掰手指,一年可以净赚1.5万元,比在外做小工轻松多了。
  通过与企业的合作,高庄村还建立了浙北起源现代农业园区,不仅减轻了村基础设施投资的负担,也提高了土地价值,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去年开始至今,村里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已争取到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补助。“土地既来之于民,产生的效益就要用之于民,村里近期将逐步完善配套产业,让村民从中获益更大。”杨国乔说,近期村合作社将投产建立一个甲鱼幼苗温室基地,一来可承包出租增加集体收入,二来使养殖户不必远赴杭州取苗,大大降低折损率,将来还可对外出售,延伸甲鱼产业链。
美丽乡村风生水起
  甲鱼产业的发展,让高庄村人富了起来,也让高庄村景美了起来。
  走在村庄主干道上,一幢外观古色古香的建筑物尤为引人注目,仿古的设计为高庄村添上了美丽的一笔。“这是我们甲鱼养殖合作社的农产品展示中心,可以购物、餐饮、展示,还会不定期地为社员举办技术培训班。”顺着杨国乔的指点,记者看到,这个投资200万元、占地750平方米的展示中心设有超市、展示厅、大小会议室及餐厅。“我们一方面展示以生态甲鱼为主要特色的农产品,一方面在超市配套销售农产品,供进村游客自由挑选。”
  如今的高庄村,宽阔的马路通向各自然村,崭新的楼房幢幢树起。在明清风格的村委会办公楼内,是宽敞明亮的村民办事大厅,紧邻着村委会的,是村里新建的漂亮的幼儿园。
  “我们还计划引进一些观光休闲类项目,通过整村整治,筹建乡间会所,目前正与上海一家集团公司洽谈中。”杨国乔告诉记者。
  在高庄村委,记者看到一份完整明了的村农业产业规划图:全村16900亩土地沿交通主干道分为生态甲鱼养殖区、休闲观光区、粮食产业区、特色花卉种植区、蓝莓种植区以及水栀子种植区6大区块。这是去年初,新当选的两委班子按照“养生高庄”的建设思路,邀请浙江大学知名专家依据本地地形地貌和现实需要制订的,规划突出了产业优势,将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科学安排在了一起。
  “各产业区在今年都将陆续完成招商引资。”杨国乔介绍道,目前,占地1100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已初具雏形,前期投入的300亩无公害生态水稻产量达到10多万公斤,“规划村庄产业同步发展,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提高村民人均收入,提升美丽乡村内涵,让村民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杨国乔如是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