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秋季如何养好鱼

  立秋后天气逐渐凉爽,但“秋老虎”余威犹在,昼夜温差较大。水温变化范围一般在20℃-30℃之间,是鱼类快速生长、催肥增膘的绝佳时机,也是取得全年渔业生产丰收的关键时期,因此秋季渔业养殖、管理尤为重要,广大养殖户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水质调控
  精养池塘由于密度大、投饵施肥量大、水中有机质多,容易引起水质恶化,秋季池水应保持较高水位,以提高水体载重、鱼量和减缓水温急剧下降,每天观察水体透明度和水质变化,及时调水(可用追肥、注水和生石灰泼洒以及开启增氧机等措施),使水质处于“肥、活、嫩、爽”的良好状态。
合理投喂饲料
  初秋可增加投喂饲料的次数和数量,每天3-4次,日投量为池鱼重的3%-5%,饲料质量要优,后期适当减少投喂次数和投喂量。适当加投药饵以增强鱼体免疫力,内服在百斤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100克、大蒜素100克、维生素C50克为宜。养殖饵料管理中要掌握原则:不要浪费,不要间歇。
预防预测浮头
  到了秋季,随着鱼类生长,池塘的密度达到了一年最大值,由于投饲料量大等原因,精养池塘容易发生缺氧浮头现象。所以每天应注意观察鱼虾吃食情况和水质变化情况,坚持早晚尤其是下半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注水、开增氧机、泼洒增氧剂等措施解救。发生浮头时,除注水或开增氧机外,还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发现浮头时切勿马上去捞死鱼,以免惊动其他鱼类挣扎窜游,加速死亡;二是采取进排水,加注新水;三是开启增氧设备,一般必须到次日日出后方可停止。
科学防治病害
  秋季池鱼密度大,水质差是一年当中鱼病流行的第二个高峰季节,因此要掌握秋季鱼类发病规律,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原则,定期用药进行预防,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合理、科学用药,确保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根据历年来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和今年病害发展的趋势,预计9月份常规鱼类的病害仍将以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肠炎、烂鳃病等为主;海水网箱养殖鱼类由于台风影响,体表擦伤严重,特别要注意发生细菌性疾病。甲壳类中应注意抖抖病、黑鳃病、黄水病、弧菌病、白斑病、固着类纤毛虫病等病害。
适时捕捞上市
  当鱼达到商品规格时要尽快销售,错开上市时间,在价格合适的情况下不要惜售。可先卖一部分降低密度促进剩下鱼的生长,以缓解密度过大对群体鱼生长的影响,有利于充分发挥池塘的生产能力,以求获得最佳经济效益。拉网时要考虑到天气情况,应选择在凉爽微风的早晨进行,小心操作,避免伤及鱼体。
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早、中、晚巡塘,并记好池塘生产日志。平时要注意池塘周边环境卫生,经常捞除杂草、死草,不留残饵、粪便,发现死鱼、死虾、死蟹应及时清除。检查进出口的防逃设施,低洼池埂用土填高或用木桩、尼龙网片围严,夜晚加强防盗巡视,以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遇到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
  (本信息由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提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