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五年后,水果市场会怎样?

金东农民未雨绸缪瞄上深加工

畅销水果怕“跟风”

  凌晨3时许,金华市金东区赤松镇下新屋村村委会主任钱旭新起床采摘无花果。作为这两年的时髦水果,无花果刚上市时能卖每公斤60元,最低也能卖到每公斤12元。然而,钱旭新却担心:“这两年好卖,过个三五年,谁知道?”
  下新屋村是有名的无花果种植专业村,80%人家都种着无花果。“现在很多地方都开始种无花果,我们这里的苗卖到5块钱一株,还供不应求。”村民钱子春说,仅下新屋村,无花果种植面积就有300多亩,明年将达到500亩。
  这让钱旭新想到以前种过的葡萄。5年前,葡萄每亩能有1.5万元收益,但此后,各地不断有新品种出现,他的葡萄失去竞争力,利润也大幅下滑。
  沈国良创办的金华市森利农业有限公司有两块蓝莓基地,分别位于鞋塘办事处山早村和畈田洪村,面积190亩,明年有六七十亩进入丰产期。据沈国良介绍,蓝莓最高亩产可以达到1000公斤左右。这种畅销水果平均每公斤卖160元高价,是当之无愧的“水果新宠”。
  尽管公司刚刚起步,沈国良却开始通过同行、媒体、展会等各种渠道,寻找深加工合作伙伴。
  沈国良说,目前蓝莓产量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建德、仙居等地的蓝莓连供应本地和周边市场都不够。而浙江不少食品、化妆品公司因为需求量大,纷纷到贵州等地大面积承包种植蓝莓,依然供不应求。尽管如此,沈国良却与钱旭新有着同样的担忧——“五年后,市场会怎样”。
产销对接瓶颈多
  钱旭新开始着手筹划无花果的深加工。几天前,杭州一家果汁公司来电,称打算上一条生产线,加工无花果饮品。但他们的要求是,钱旭新必须每天提供350公斤无花果。
  钱旭新犯了难,如今无花果鲜销能卖到每公斤12元,而公司收购价是每公斤10元,谁也不愿平白少赚钱。因此,钱旭新婉拒公司要求。
  在寻求合作方的道路上,沈国良也遇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将这么好的农产品进行简单的食品加工,做成蓝莓汁、蓝莓酱等初级加工产品,沈国良其实不太情愿。因为他知道,蓝莓能够提取的花青素,是延缓衰老的绝佳产品,价值很高,很多大型化妆品公司都在采购花青素。
  沈国良希望通过带动周边农户迅速扩大产能,但怎样才能与大公司接上头,不让农户遭遇价格“滑铁卢”,他还没有多少把握。
供求之间找平衡
  农产品产量少,价格飞涨;多了,又卖不掉。浙江锦林佛手有限公司,也在探索供与求之间的微妙平衡。
  这家专门销售佛手盆景的公司,将在11月正式推出深加工的干货保健品。销售部经理李鹏润说,佛手制成干货不仅易于运输、保存,也方便消费者使用。更关键的是,这个市场远远大于观赏盆栽。
  从2002年开始,“锦林佛手”就尝试生产衍生产品。当时,绝大多数卖相不好的佛手被加工成干片,供应给医药公司和医院。然而这些年来,产量不高,渠道有限。究其原因,除了保健观念没有跟上,缺乏规模化生产也是制约企业延展产业链的根本因素。
  今年,“锦林佛手”打算推出7种包装的干货,每种尝试性推出3000盒。“一旦市场反应不错,经销商回头拿货,这个数量就会以几何倍数增加。”为此,公司已开始同周边农户商量合作,提供扦插苗、技术给农户,再从农户手中回收佛手。“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才能为深加工提供平台。否则成本过高,没有企业敢投资农产品深加工。”李鹏润说,生产节奏如何跟上市场节奏,这又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了。若能成功,农产品年年好卖,就不只是梦想了。 周建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