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农资

大中型种企跨入“战国时代”

  种业准入门槛抬高后,大中型种企当前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调整。对于具备育繁推一体化资质的企业来说,种业新政更多意味着机会,可抓住行业洗牌的机会实施扩张。可以预见,它们将在未来种子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第一梯队。而对于规模相对较小的中型企业,可能不得不选择转型或联合,但在未来种子市场中留给它们竞争的是第二梯队的席位。
  第一梯队雄心勃勃筹划攻城略地,第二梯队合纵连横或积极转型,大中型种企竞争已跨入“战国时代”。
走到舞台中央去
  “‘金稻’现在还不满足新政下育繁推一体化种企的要求,不过我们并不担心,通过在几个方面布局和准备,一两年内我们就能达标。”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友订表示,“金稻”的发展目标不仅仅是“达标”,而是要借此契机全面提升企业实力,真正“走到种业市场的舞台中央去”。陈友订介绍,“金稻”在近两年迈出了企业发展重要的几步。首先是成立了“金稻”研究院,打造直属于企业的商业育种科研团队。研究院建立后,“金稻”将逐步掌握对于种企来说最为关键的新品种研发能力,与品种依赖引进的企业拉开差距。二是充实企业的固定资产,买地、建楼,开发制种基地。没有属于企业的固定资产可以说是科研院所办种企的通病,也是制约企业融资和发展壮大的枷锁,有产权明晰的固定资产,种企才能逐步从科研单位独立出来。与此同时,金稻种业还准备拓展其经营范围,进军蔬菜种子市场。
  与金稻种业情况相似,各省依托强势科研机构成长起来的种业领军企业都面临着同一个难题,即如何实现科企分离。“最关键,也最困难的是人事关系的转移。”陈友订表示,在当前合作模式下,科企双方的利益容易协调,都还比较满意,一旦要完全分开肯定会面临阻力。“要让科研机构完全放弃商业化育种很难,企业缺少自有品种又不能达标,如何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陈友订认为,国家支持育种的科研经费今后应更多向企业倾斜,有志于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的种子企业应积极争取参与国家级项目,壮大自己的科研力量。
“找靠山”还是“抱团取暖”
  与第一梯队不同,第二梯队企业资金实力较弱,很难在短时间内将企业纳入符合新政要求的体系之内。不发展就得退出,第二梯队企业也开始各自发力。
  自有品种是第一道关卡。广州华南农业大学科技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作物种子经营部总经理梁克勤表示,公司现在经营的品种其品种权都归属学校,今年开始以公司名义申请审定品种。
  靠品种权的“转移”终究是权宜之计,然而第二梯队企业并没有更好的办法。梁克勤表示:“育种专家不愿意到企业科研部门来,毕竟企业的福利和保障不如科研院所,外聘的高端人才又往往留不住,而企业要自己培养人才又非短期内可以显现效果的。”“再难也要做!”广东现代耕耘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健文则非常坚定,该公司自去年成立以来就立足培育自有品种,现已有杂交水稻新品种在申请审定,最快后年就能推出市场。
  固定资产是最核心的区分因素。对于部分第二梯队种企来说,1000万元固定资产的要求较高。一方面,实力不够的种企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另一方面,拿得出钱的种企发现,农业企业要买地可谓难上加难。陈友订说:“涉农企业很多税费都是减免的,对当地财政税收的贡献不大,很少有地方愿意把土地批给种子企业。”“种企的整合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梁克勤认为,在新政推动下,第二梯队中不能达到硬杠杠的种子企业会“找靠山”或是“抱团取暖”,前者是寻求被大型企业兼并或控股,后者是通过合并重组以提升实力。
  有业资深人士预测,在新一轮种企换证后,部分第二梯队种企将只能转做代理经营。 项栋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