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姚力丹
在农言农,参加十八大的农村基层党代表,对“三农”问题最关心,一打开话匣子,就句句不离“三农”。这也是我省“三农”工作者最关心的,听着代表的发言,大家情不自禁地勾画起了心中的“三农”新蓝图。
培养职业农民,学农更要爱农
重庆市党代表冉元智建议:希望能强化农业职业教育,加快培养现代农民,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要求农业增长方式由传统的粗放型向现代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转变,必须有大批高素质的农业劳动者,否则,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就不可能推广应用,现代化的农业机械也无法普及,农业劳动生产率更难以提高。
冉元智代表的看法道出了我省广大“三农”工作者的心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重点指出,要把促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并对此作了重要部署。作为一名农业专业高校的教育者,我倍感鼓舞。”浙江农林大学农学院党总支书记胥亮告诉记者,十八大精神为创建国内知名、特色鲜明高校的目标提供了更大的战略机遇、赋予了更为神圣的历史使命。他表示,作为农业人才培养重要部门,浙江农林大学将紧紧围绕学校“做大农学”这一目标,继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一批信念坚定、素质全面、能担大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人才。
“作为一名新型的创业农民,我深深体会到发展现代农业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农技知识,还必须掌握先进的管理理念。”杨珍是浙江农林大学园艺专业的毕业生,2008年她辞去工作回到家乡创业。如今,她养的生态鳖卖到200多元一公斤,每年销往上海、杭州等地近百万只。这几天,杨珍频繁出现在各类农产品、水产品销售市场和展销会上,向客户介绍生态鳖的养殖过程、营养价值,她还为自己养的生态鳖注册了“华神”牌商标,“我特别希望政府能多办一些专业知识培训班,组织我们这些职业农民参加,让我们学习先进的农产品营销和管理知识”。
提高农民工地位,和谐又和睦
湖北省孝感市农民工党代表余凯新建议: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改善他们的发展环境,并提供一些廉租房;完善各类社会保障,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发挥工会作用,依法为农民工维权,建立为农民工服务的临时性、应急性救助机制;切实解决农民工看病难和子女就学难问题,推进农民工医疗保险工作,输出地与输入地政府都要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工作,城市学校要杜绝对农民工子女乱收择校费和借读费问题。
余凯新的建议也深受我省的农民工兄弟认同。来自衢州的祝文剑就是一名典型的农民工代表,去年,他作为优秀外来务工人员顺利落户宁波。祝文剑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后自己、妻子和孩子作为“新宁波人”,能与当地人享受同城待遇了。更主要的是,这给他带来认同感,觉得自己真正融入了这座城市,“我们不要求多,只要能与其他人享受平等的待遇,就心满意足了。”祝文剑笑着说。
说起提高农民工待遇,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詹国平就颇为自豪。2006年3月杭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白杨街道邻里社区挂牌成立,这是目前为止省内规模最大的外来农民工公寓,入住的来自全国28个省市的8000多名青年农民工,年龄大多在24周岁以下,共青团员占到90%左右。邻里社区总共可居住1万余人,外来农民工每月只需支付40元租金,就能享受公寓式服务和社区化管理。“农民工是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员,理应享受到更多好的服务和待遇。”詹国平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