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葛勇进
前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对不少农民来说,沼气并不陌生。沼气可以用来发电、取暖、照明、做饭,沼液可以用来养鱼、种菜,沼渣可以用来肥土养树……一个大型养猪场,通过一个沼气工程,不仅可以彻底处理猪群的排泄物,防止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还可以综合利用发酵产生的沼气、沼液、沼渣,从而构筑起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的新模式。可以说,沼气“浑身”是宝,不仅惠民生,而且利环境。因此就广大农村而言,大力推进以沼气为重点的农村能源建设,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日前,浙江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意见》。《意见》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目标,着力把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作为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1万立方米沼气池,1年可发电1600万度,产肥10万吨
众所周知,在风景名胜区周边是不允许建立大型养殖场的,因为担心养殖场排泄物污染环境。然而,在龙游石窟风景区的不远处却建有一家大型畜禽养殖场——浙江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年出栏生猪4万头的大型养殖场,其中种猪1.5万头,是浙江省内第二大种猪养殖场。到过龙游石窟风景区的人,一定会赞叹周边优美的环境:景区周围的衢江水清澈见底,周边空气清新,树木林立,丝毫没有受养殖场的影响。
其实,让周边环境保持山清水秀空气好的秘诀在于,该养殖场建立了农村能源生态循环模式。4万头生猪,一年排污就有2万多吨,如果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不解决,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可想而知。为有效解决养殖场的排泄物污染,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养殖场专门成立了一家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的公司——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大型沼气发电项目,探索建立了以沼气工程为纽带的农村能源生态农业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从2009年起,该养殖场实施排泄物综合治理,建造了容积达1万立方米的厌氧罐和沼气净化、脱硫、固液分离、储气柜、发电机房、余热锅炉、沼气锅炉等工程,还安装了2兆瓦的进口发电机机组,开展沼气发电,并成功并网发电。
据介绍,该工程年可处理畜禽粪污和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约20余万吨,年可产沼气750万立方米,年发电量1600万千瓦时,年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发酵后的沼液、沼渣加工成有机肥料,年可产固态肥3万吨、液态肥7万吨。这些肥料成为农业园区农作物种植的优质肥源,不仅有效解决了兴泰公司和全县50家规模养猪场每天产生的550吨猪粪等排泄物的排放问题,而且保证了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实现了清洁生产和畜禽废弃物的零排放。今年2月,这种利用沼气发电、沼液沼渣生产有机肥的模式荣获浙江省十大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创新奖。目前,该工程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实施电、热、肥三联产模式的示范工程,浙江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被农业部认定为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也是浙江省级骨干农业龙头企业。
农村能源: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
其实,和浙江开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沼气工程一样,如今在浙江大地上沼气工程随处可见,成为一个个“环保卫士”,惠民生,造民福。据统计,截至目前,全省规模以上养殖场已建成沼气工程15170处。
要实现真正的国富民强,必须守住“绿水青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美丽中国”?十八大报告也给出了答案: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为进一步提高农村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近日,我省出台了推进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意见,要让农村能源生态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意见》明确了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重点任务。
一是加快实施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按照项目化、工程化、集成化的思路,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管理服务能力较强的地区,综合运用沼气、太阳能、秸秆固化碳化等可再生能源开发技术,推进沼气供气发电、沼肥储运配送以及太阳能光热技术等在农业生产、农村生活中的应用,实现种养结合、物质能量循环利用。
二是加快实施沼气集中供气推广工程。在畜禽养殖密集、秸秆丰富的地区,建设以自然村为单元的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利用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有机废弃物等通过厌氧发酵转化为沼气,并通过管网集中供应农户使用;在山区继续推进户用沼气建设,推进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优化农村能源结构。
三是大力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技术。积极推广种养结合、粮经结合以及农作物间作、套作、轮作等新型农作制度,充分利用光温水等资源。大力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治、肥水同灌等技术以及有机肥、生物农药和环保饲料等投入品,扩大太阳能光热技术在设施农业上的应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积极推广应用沼肥,结合现代农业园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工程建设,建立储液池、管网、运送车等沼肥输配送体系,形成种植业(饲料)—养殖业(粪便)—沼气池(沼气、沼肥)—种养业(优质农产品)循环模式,促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
四是推进农村节能减排。结合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畜禽排泄物、农村生活污水、有机废弃物沼气处理工程建设,加快生物质燃料、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积极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路灯、杀虫灯等太阳能光电热技术,扩大节能产品、节能技术在农村的应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五是加强沼气行业管理和服务。按照“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实施”的要求,加强沼气产品、工程建设的管理,严格技术和操作规范,建立健全工程建设档案和质量追溯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建立以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导、服务网点为支撑的后续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沼气专业合作社以及沼气设备经营、工程管护和技术服务等组织,开展合作社自我服务、专业性公司物业化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保障农村能源生态工程安全生产和持续高效运行。
省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人认为,这个《意见》的出台,对加快推进我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八描绘的“美丽中国”蓝图,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必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创造者。
2015年,全省建成农村能源示范工程100个
我省农村能源建设起步早,辐射面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省农村能源办负责人说,“十一五”以来,我省扎实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农村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减量化排放、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和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互动的科学发展道路,让全省的环境变得山清水秀空气好。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建设沼气综合利用设施总容积520多万立方米;年处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污水3亿多吨,全省农村能源清洁率达67%,受益农户达300多万户。“十二五”期间,我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注重效益;建管并重、长效运行和统筹协调、合力推进的原则,围绕生态文明、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按照“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要求,以农村再生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以沼气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推广高效、经济的农村能源生态模式,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有机融合,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意见》确立了我省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目标,到2015年,全省建成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100个、清洁能源示范村200个、沼肥利用面积100万亩、新增受益农户100万户;到2020年,力争全省农村能源后续服务覆盖率达100%、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率达9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5%、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5%,农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发展,农村生态环境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