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说起大闸蟹,人们往往会联想到阳澄湖大闸蟹。其实,浙江也不乏好蟹,日前央视大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就着重介绍了湖州太湖蟹,并亲切称之为“小太”,一时间,湖州太湖蟹迅速走红。
小小的太湖蟹为何有如此魅力,吸引《舌尖上的中国》剧组舍弃赫赫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而赶到太湖边找蟹呢?“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加上健康生态的养殖技术,我们这里出产的太湖蟹个大体重、蟹黄肥厚、肉质细嫩、味美鲜甜,是大闸蟹中的上品,到2015年,我市的太湖蟹养殖面积将达到5万亩,年产值达到3亿元。”湖州市农业局局长杨建明骄傲地说。
环境优良:太湖蟹“住得好,心情好”
走进湖州六公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只见近500多亩的水塘中,水质清澈,水面上漂浮着自然生长的水草,偶尔会看到几只黑得发亮的螃蟹出来透气。合作社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里的螃蟹普遍每只超过4两,螃蟹和人一样,住得好、吃得好,自然心宽体胖肉质鲜美。“要养好蟹首先取决于水质,河蟹都喜欢清水,我们养殖塘的水和太湖相通,水质清而活,因此养出的蟹也格外鲜美。”
湖州是太湖蟹主产区,养殖区域主要集中在吴兴区和长兴县的南太湖沿岸,去年养殖面积达到3.6万亩,总产量2200吨,总产值2亿元。目前全市有太湖蟹养殖合作社15家,养殖户2000多户,面积和产量与阳澄湖大闸蟹相当。
与其它大闸蟹相比,湖州太湖蟹享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湖州市农业局水产站副站长、推广研究员沈乃峰介绍说,太湖蟹的故乡太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水域方圆百里,水质清纯如镜,水浅底硬,水草丰茂,延伸宽阔,气候适宜,一直以来是螃蟹生长最理想的“水晶宫”。而且湖州位于太湖南岸,是太湖水的上游,黄浦江源头,同样的太湖水,上游的水质更好,所以这里出产的太湖蟹绝不逊于阳澄湖蟹。
生态养殖:太湖蟹肉肥蟹黄,野性十足
长兴县洪桥漾荡牌河蟹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钱金元,是当地养殖大螃蟹的能手,他养殖的螃蟹个头大、产量高,平均每亩约60%以上是大规格的蟹。“产量高、品质好,得益于我们养的是‘生态螃蟹’。”钱金元介绍说,所谓“生态螃蟹”,就是营造原生态的养殖环境,喂养天然的饲料,不用含添加剂的饲料,不用化学药品治疗蟹病。按照生态养殖要求,合作社要求社员在养殖外荡内种植水草、玉米、南瓜、小麦,在塘里投放螺蛳和小鱼,再加上水质清纯的太湖水,就是给河蟹吃上了“六菜一汤”。社员陈应妹起初对这些苛刻的要求不是很理解,但推行生态养殖技术后,她家33亩河蟹不但腹白背绿,清澈纯洁,肉满膏丰,个头更是达到了每只4两以上,每亩净收入达到了3000多元,相比传统方式养殖河蟹,提高了50%的效益。
据了解,大闸蟹长期以来都是自然生长,上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我国河口沿海一带大量兴建水闸等水利工程,导致亲蟹生殖洄游和幼蟹上溯通道受阻,天然水域河蟹产量逐年下降,因此人们开始转向增殖放流和人工养殖。早在上世纪70年代,湖州就开始研究河蟹人工养殖,经过20多年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如今,当地已经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河蟹养殖技术,并在当地加以推广。
在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7000亩的养蟹区一望无际,理事长沈云杰介绍说,池塘引入太湖水,采用全程生态养殖方式,实现养殖水环境的有效控制。通过种植轮叶黑藻、伊乐藻等多种水草、放养螺蛳、花白鲢等改善水质。“饲料投喂以玉米、冰鲜鱼为主,而且投放根据每亩蟹的数量达到‘紧平衡’的状态,并混养青虾和鳜鱼,让它们和河蟹争抢饲料,从而使河蟹锻炼体魄,长得更大更强壮。”沈云杰说。
沈乃峰介绍,为了保证养出高质量的河蟹,湖州市制定了《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操作规范》,并每年举办技术培训班,定期到现场指导。同时,当地还对太湖蟹养殖池塘进行了标准化改造,达到了塘成方、路成网、水电配套、水深最宜、环境可控的良好状态。据悉,下一步,湖州将完善提升长兴县洪桥河蟹生态养殖主导园区等3个河蟹主导产业示范区,提高养殖技术水平及产品质量,建立水质在线监控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的试点,计划3年内新建河蟹主导产业示范区2个,新建河蟹生态养殖精品园6个,配套建设3—5个蟹种培育基地。
品牌营销:太湖蟹“爬”向四方
湖州太湖蟹味道好、营养好,如何让更多消费者认识它、喜欢它?聪明的湖州人瞄准了“网购”这个大平台。10月15日,全国各大知名媒体齐聚太湖畔,共同见证湖州市政府与腾讯旗下的团购网站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今后,通过网购电子商务的方式,“小太”将“爬”进全国千家万户。
“这是一种新营销方式的探索,通过网购这种现代化的电子交易模式,用全国联网的快递业务将太湖蟹送上门。”该项目有关负责人介绍,消费者只要轻点鼠标,就可以购买到美味的湖州太湖蟹,而且货收付款,死蟹保证赔偿。事实证明,这种营销探索取得了极大成功,在今年为期两个月的团购活动中,团购网共卖出了价值1000万元的太湖蟹。通过电子商务模式,不仅延长太湖蟹的产业链,拓宽太湖蟹的市场,塑造品牌,提高销量,为农民创收,同时也为消费者带来更物美价廉的河蟹,达到双向利民的目的。
除了探索新型网络营销模式,当地还大力鼓励农民加入合作社,加大河蟹品牌创建力度。吴兴区高新技术产业区塘甸水产村是湖州围养太湖大闸蟹相对集中的地方,早在五六年前,村里就专门成立了良华河蟹专业合作社,为蟹农提供销售等服务。现在,蟹农只管生产,产品都由合作社出面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合作社还在上海、杭州、苏州等大中城市设立了营销窗口,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知名度,“目前我们的‘良华’太湖蟹不仅销售到香港、澳门等地,还出口到东南亚一带,每年都要发几十个货柜车。”合作社理事长钱凤林说。
据了解,湖州现有河蟹注册商标16个,其中 “漾荡”、“淼鑫”、“六公”、“良华”、“伍浦”等品牌已经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漾荡牌河蟹还获得省名牌产品称号。下一步,湖州将重点培育4—6个河蟹品牌,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营销,在全国主要消费市场的大中城市设立专卖店或柜台,参加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河蟹质量评比活动,打响湖州太湖蟹的品牌。同时,当地还将通过举办“河蟹节”、“太湖蟹品尝节”等方式,把湖州饮食文化和河蟹结合起来,吸引周边地区游客来湖州观光消费,逐步提高湖州太湖蟹在市场上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