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27版:农博特刊

生态+特色+文化

美丽乡村特产多

  特色农产品:
  三杯香系列茶叶、瓯南春系列白酒、古廊桥系列国酒、猕猴桃鲜果、竹制工艺筷、鹅肥肝、猕猴桃酒、脱水蔬菜,罐头食品、高山番薯系列产品。
泰顺县位于浙南山区,境
  内山峦叠峰,涧谷纵横,山高林密、云雾弥漫,素有“浙南屋脊,最佳生态”的美称。
  近年来,泰顺县按照“走生态之路,做特色文章,兴绿色产业,求民富县强”的思路,根据“规模化开发、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管理、诚信化经营”的要求,高度重视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培育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强龙兴农12345工程”,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化经营,力推全县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截至目前,建成各类特色种养基地17.6万亩,培育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3家、农产品示范基地42个。注册涉农商标238个,新增省市著名商标16个,2011年“三杯香”茶叶品牌喜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全县有48个农产品及产地通过有机、绿色、无公害认证。
  据了解,泰顺县在发展现代农业上,着力打好生态牌、特色牌和文化牌,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在确保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农业结构调整,致力于农特优产业建设,加快培育了茶叶、蔬菜、中药材、水果、畜禽等5大优势主导产业,并积极培育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兴产业,努力拓展农业功能。目前全县农业形成了以茶叶为主导,笋竹、油茶、猕猴桃、中药材、蔬菜、畜禽齐头并进的新局面,茶叶、板栗、中药材、毛竹、山羊、肉兔、生猪等一批特色种养基地、示范区和精品园的建设构建成了泰顺现代农业新格局,推动泰顺农业向更好更新的前景发展。
茶叶
  泰顺宜茶环境独特,产茶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产茶县。泰顺茶叶聚高山之灵气、集云雾之精髓,其色绿润,其香如兰,被誉为浙江绿茶的“味精”。其中“三杯香”以香高味醇,经久而泡而闻名,成为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及2010中国商标年会指定用茶,并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2011年“三杯香”喜获中国驰名商标。全县现在茶园6.3万亩,年产茶2300吨、年产值1.7亿元,通过有机、绿色食品和无公害认证的茶园2.8万亩,有机产品13个。
中药材
  泰顺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发展中药材产业,现已初具规模。建立薏苡、栀子、白术、太子参、金银花、葛根等10多种中药材基地1.31万亩,年干品产量2500吨。其中:薏苡面积达7000多亩,并通过CAP认证,是浙江省最大的基地。
蔬菜
  泰顺素有“浙南西藏”之称,海拔差异大,形成垂直梯度气候资源,山地蔬菜生产条件优越。全县现有蔬菜基地3.2万亩,主要品种有:尖椒、茄子、甘蓝、花菜、黄瓜、槟榔芋、利马豆等,其中1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认证、3个产品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产品销售主打“九峰”牌,逐步实现了统一商标品牌销售。
水果
  泰顺自然条件适宜于多种果树生长,主要名优水果有杨梅、猕猴桃、葡萄、柿子、枇杷等,水果已成为主要经济作物。全县水果总面积5.59万亩,年产量5690吨。其中:杨梅1.75万亩,年产量3430吨;猕猴桃0.7万亩,年产量1720吨。泰顺猕猴桃品质优良,口味浓郁,维生素C、氨基酸含量丰富。
畜禽
  立足山区优势,做特色文章。近年来,泰顺野兔、山羊、山地鸡、农家猪、肉鹅等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不但满足了人们膳食结构多样化的需要,而且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门路。目前全县年生猪饲养量12万头、肉兔饲养量101万只、山羊饲养量4.3万只、家禽饲养量160万羽,全年畜禽总产量8320吨。
观光农业
  泰顺充分利用山地气候、山水生态和旅游资源优势,推进绿色农业和旅游业结合,培育观光采摘型、休闲度假型、农事民俗体验型、餐饮住宿休闲型的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和休闲农业,构筑“生态、绿色、休闲”的生态休闲旅游农业产业体系。2009年,“廊桥——畲乡农情文化游”被评为浙江省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