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畜牧大县的环保探索

龙游积极发展农村能源绿色技术纪实

  □本报记者 金 茹 袁 卫 徐琳 文/摄
  利用猪粪沼气发电,不是件新鲜事,但各地的沼气发电,往往因为电量不足不能持续,所以无法上网销售。龙游近年来成功探索出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绿色能源生产技术,构建起完善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供了示范样板。
  日前,记者从位于该县小南海镇黄村的浙江兴泰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了解到,2009年该公司投资4500万元承建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及沼气发电工程示范项目》,目前一期已投入使用,每天能处理250多吨猪粪,发电24000度。
一条发电线路的兴起与兴旺
  走进兴泰公司,映入眼帘的是小桥流水、木质长廊和古朴典雅的办公楼,厂区内耸立着五六个巨大的厌氧发酵罐,不远处商品有机肥生产基地正有条不紊地开工建设着。在公司设施先进的中控室,电脑显示屏清晰地显示着沼气厌氧池的温度、湿度,发电机今天的发电量为每小时850度。公司总经理詹素根介绍,除猪粪运输搬运需要人工外,发电全程操作都实现了自动化,由电脑调节控制,每小时发电量最高为1200度,目前还不是满负荷运转。
  兴泰的发电项目用的是猪粪,兴建缘由也是因为这猪粪。
  2004年,当时还在做化肥生意的兴泰创始人朱有标看中了养猪这个行当,经过多年的辛苦经营,他的养猪场达到了年出栏5万头种猪的规模,销售额超2000万元。规模上去了,效益也有了,问题却来了——养猪场附近村民投诉猪场的粪便污水污染了村里的水源。
  兴泰公司意识到这是个严重的问题:不把猪粪问题解决好,影响了村民生活,这养猪场就不能办下去。于是,2007年兴泰公司建起了第一座大型沼气池。沼气池虽然解决了部分污染问题,但沼渣、沼液仍无处可去,而且猪场里2万多头猪“生产”的沼气仅供职工烧饭、烧水,只能用掉很少部分,大多都白白放掉。
  2009年,听说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有个《农业放弃物资源化及沼气发电工程示范项目》,兴泰人顿时兴奋起来。詹素根说,公司立刻进行了申请,并顺利获得68万美元的全球环境基金。“我们这猪粪并网发电项目,是全国唯一一家!”詹素根自豪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兴泰公司的沼气发电项目一期工程投入资金4500多万元,每年可处理20万头生猪产生的17万吨粪便污水,装机容量2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600万度。
  现在,每天一早就有7辆载重量10吨的槽罐车从兴泰公司驶出,再满载着从当地各猪场收集的猪粪返回。这些旁人避之不及的垃圾,在兴泰都成了宝贝。猪粪经过一、二两级的厌氧池发酵后产生沼气,再通过发电机组转化为电能。2011年8月开始,兴泰的电能成功实现上网销售,电价为每度0.75元。
一项生产方式的改进与改革
  今年刚开春,当地的种粮大户詹金荣就找上了詹素根,主动要求将自己的稻田再次列入兴泰公司的液面肥试验田项目里。去年他的稻田曾被列入兴泰公司的液面肥试验田,但内心对此项目仍持怀疑态度,因为他怎么都不相信光施肥,不打农药能产出这么好的稻谷。可事实证明,他错了。
  猪粪发电后剩下的沼渣、沼液在兴泰公司一点也没被浪费,沼渣制成了有机肥,除公司自用外都对外销售,每吨800元。在发电厂外面,是兴泰公司投资兴建的1万多亩周公畈省级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种着茶叶、葡萄等多种农作物,形成了整齐周全的“猪—沼—电—农”绿色农业产业链。“每吨猪粪发酵后,会产生120公斤左右的沼液,我们就用这些沼液制成高档液面肥。”詹素根说公司去年开始涉及有机肥产业,需要功效验证,就从詹金荣手中“借”了30亩地作试验田,种上晚稻。去年稻飞虱爆发严重,可试验田农药一次也没打,只施用了两次液面肥。一季下来,虽然产量比打农药的稻田少一些,但品质明显提升。兴泰公司还在几亩吊瓜地里做了试验,没想到吊瓜也长得更大更黑。
  张晨光是龙游县农业局植保站站长,也是水稻专家。当初对兴泰公司的液面肥试验,他一直表示怀疑:“不打农药的稻田怎么会有好收成?”最后在事实面前,这位拥有丰富经验的植保站长也不得不肯定和赞叹液面肥的优势。詹素根透露,公司目前已在开发针对不同农作物的液面肥,并压缩脱水便于运输,“品牌也注册好了,就叫周公畈牌”。
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理想
  兴泰公司的发展得到了龙游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龙游是长江三角洲的后花园,对绿色食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但近年来当地农业生产中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过大,农业废弃物也越来越多,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生态与生活环境恶化。
  痛定思痛,龙游着力发展绿色农业,探索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路径。该县畜牧兽医局局长林海虎介绍,养殖业是龙游三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年生猪饲养量已达166万头,年排泄物总量近200万吨。目前,该县已有兴泰牧业等3家有机肥厂,年可消耗全县近一半的畜禽粪便。“对兴泰沼气发电项目,我们和企业共同探索发展。”林海虎说,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虽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明显,但运行成本高、经济效益低下,生态农业企业在发展之初经常会遇到资金短缺的问题。为帮助兴泰公司缓解资金问题,也为让更多的人关注生态环境,县里按每平方米10元补贴给企业和农民建集粪池,对兴泰公司的猪粪运输则给予每吨每次15元的补贴,去年补贴额达153万元。
  据悉,除了前期投入的4500万元,兴泰公司在建的二期工程还将投入2000万,主要用于对沼液沼渣的再加工。“工程完工后,公司年可处理农业废弃物40万吨,年产沼气150万立方米,年产有机肥1万吨。”林海虎说,仅兴泰公司一家,就年可节约能源4500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0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73吨。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努力,目前龙游县已建立起生态养殖园区35个,新入园的养殖场全部实现了治污工程与主体工程设计、施工、投产“三同时”,建立了“猪—沼—作物”的立体生态养殖模式,形成了一批典型和示范,实现了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效统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