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通讯员 吴小樟 程梅娟
在浙西,有这样一个县级供销社,它创办了一家全国性的名特优农产品购销网;它在身处山区的25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日用消费品经营网点;它在全省供销社服务现代农业工作现场会上被当作典型进行了交流;它创办的农产品经纪人协会获首届浙江省优秀农产品经纪人协会一等奖……
它就是开化县供销社。
它是如何增强自身实力来服务“三农”的?让我们一起去探个究竟。
让开化清水鱼“游”进杭州菜场
一说到开化,人们自然会想到那里的清水鱼。
这种用山泉活水养殖的清水鱼,3年才能长成,无泥腥味,肉嫩味鲜,远近闻名。
据介绍,开化养殖清水鱼,最早可追溯到唐代中期。明代初期,开化边远山区农民,在靠近溪流山泉的地方,挖坑筑塘,引水养殖。山泉水在塘内一进一出,常年不断。养殖品种以草鱼为主,搭配鲤鱼、鲫鱼,投喂的是青饲料。由于开化地处钱塘江源头,山清水秀,加上地势较高,水温较低,鱼类生长缓慢,且养殖坑塘因水位较浅,长期的日晒和光照,使清水鱼形成鱼体背部变黑、肚皮亮白的特殊外观。养成的清水鱼,不仅味美,而且能治头疼体虚,有营养与保健的双重功效。
在市场上,普通草鱼7元一斤,而清水鱼要卖18元甚至20多元一斤。在第三届中国(衢州)农博会上,一条清水鱼更是拍出1850元的高价。如今,清水鱼养殖已成为开化的富民产业,全县17个乡镇的养殖户有4650户,一年养鱼收入4350万元。
前几年,在杭州,如果想品尝开化清水鱼这道美食,只有到杭州山外山菜馆去。因为这家菜馆自2008年开始,不仅不远数百里,引进了这种鱼,还为其量身打造了一个系列菜谱。
但从今年开始,情况不同了,因为杭州市民在菜场里也能买到开化清水鱼。几个月前,记者在杭州南肖埠菜场看到了开化清水鲫鱼的身影,共两种规格,一种为22.8元一斤,一种为29.8元一斤。
在开化清水鱼“游”进杭州菜场的过程中,开化县供销社做了大量工作。
据开化县供销社主任华寿忠介绍,今年该社与浙江利群商贸有限公司、浙江京鹏生态资源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投资成立了浙江开化清水鱼配送有限公司。该公司主要从事水产品养殖、加工、配送、销售等,拥有占地47亩的开化清水鱼生态示范园1个,注册的“京鹏”开化清水鱼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
今年,公司又与杭州老板王彬合作,在杭州的城东、城南选择了32个农贸市场,统一价格,统一标识,定点销售开化清水鱼。据王彬介绍,现在他们每天供应杭州菜场的开化清水鱼在300斤左右。今后,随着养殖基地的扩大以及配送设施的完善,开化清水鱼在杭的销售点将向城西、城北拓展,增加到70-80个左右。
到那时,开化清水鱼有望与千岛湖鱼头在杭州齐名。
让开化清水鱼“游”进杭州菜场,这只是开化县供销社致力销售农产品的一个缩影。翻开该社的农产品“销售史”,可看到不少这样的“小故事”。
比如,今年7月,开化县金村乡宋村150亩苦瓜,因产量比往年低,原签约的经纪人认为不划算,没有如约上门收购。开化县供销社获悉后,联系汪富兵等农产品经纪人,按原合同定的0.7元一斤的价格收购,将苦瓜销往余杭良渚菜场和本地农贸市场,总销售量达7.5万斤,解决了当地村民的销售难题。
又比如,开化县益心缘蔬菜专业合作社,规划3年发展药食两用的养心菜种植基地1000亩,第一年种植了53亩。首批养心菜上市时,开化县供销社和该合作社负责人一起带着样品,走访县内各大餐饮企业,帮助推销新菜。
除了这些“小故事”,还有亮丽的“大手笔”。
2010年,开化县供销社牵头组建了衢州市首家农产品经纪人协会,鼓励、支持协会成员发展生产基地,在县外、省外设立直销点,促进农产品顺畅销售。目前,该协会已吸收县里的58家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会员单位,在县内外设立营销窗口145个,2011年销售农副产品超4亿元。
今年9月,开化县供销社开通了“中国名特优农产品购销网”,依托供销社完整的组织体系,为全国的农产品交易搭建起了一个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该网站致力于打造“绿色原生态、健康无添加”的品牌形象,满足“绿色、健康、舒心”的消费需求,将为商家和顾客提供一个公平、安全、自由的交易环境。现有13家经营主体入驻。
据统计,今年,开化县供销社助农推销农产品累计达5.3亿元,助农增收5380万元。
让老百姓买到价廉物美的商品
早在2009年,开化利群商贸有限公司与浙江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开化县供销社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联手打造浙西最大惠民商贸物流网络。“利群商贸”拥有大型购物广场、商品配送中心、连锁直营店和连锁加盟店等,是开化县的一家多元化综合性商业零售企业,也是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企业和省千镇连锁超市龙头企业。浙江供销超市有限公司则是我省的农业商贸龙头企业。按照协议,开化县供销社以资产、现金出资350万元,入股“利群商贸”,参与社企双赢发展。而“利群商贸”则借助加盟浙江供销超市连锁经营体系这一发展平台,在2009年至2012年,引入浙江供销超市的先进营销管理模式,加快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建设,打造以开化为中心的浙西最大商贸物流网络,让老百姓更加方便地买到优惠物品。
华寿忠说,这几年,围绕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开化县供销社按照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信息化支撑、高效力运行、便民化服务的发展思路,采取行政引导、市场运作、合力建网的方法,由县流通龙头企业发展超市、加盟店、直营店,实行连锁经营,形成了县有配送中心、集镇有直营店、村有便利店的三级经营服务体系,为农村现代流通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全县已建成农资配送中心1个、连锁经营网点265个,今年在农业“两区”内签订直供合同80份,配送高效低残留无公害农资15460吨;建立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1个、连锁经营网点255个,覆盖全县18个乡镇255个行政村。
开化县供销社通过系统流通网络,一方面开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资连锁经营,降低农产品的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的绿色生态品质;另一方面在超市、直营店开设农产品销售专柜,年销售本地农产品300多万元。
让为农服务更到位更贴心
在开化县桐村镇,有一家养猪场的自动化养殖水平很高,每头母猪都戴有电子“耳环”,电脑通过对“耳环”的扫描,可观测到每头母猪的具体情况,从而完成自动喂料、发情鉴定、疫情检测等工作。
这就是衢州市顺康牧业有限公司。
该公司的养猪场占据了3个山坳,占地1000多亩。公司总经理仇老三告诉记者,目前,养殖场有1万多头生猪和1200头母猪,因为采用了智能化养殖,管理人员只需要40人左右,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养殖生猪,最怕的是污染。仇老三说,他们不怕,因为他们有一套处理污染的方法:养猪场每天会产生约250吨猪粪、猪尿和污水等,猪尿等经过厌氧发酵处理,产生的沼液成了附近村民种菜、种粮的生态肥;对留下来的猪干粪,他们用来加工有机肥,目前年产有机肥2000多吨,效益100多万元;产生的沼气可用来发电,他们养猪场有一台12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每天可发电500-600度左右。
就在记者采访前的12月10日,他们的沼气发电项目顺利并入华东电网,填补了开化县的空白。明年他们将进一步扩大养猪规模,年生猪出栏量预计将达到5万头左右,届时每年的沼气发电量可达到69万度。
这也是开化县供销社参股兴办实业的一个范例。
目前,开化县供销社参办、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0家,培育的农业龙头企业有12家。其中,5家合作社列入全国供销总社“千社千品”富农工程,9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入社农户6357户,带动农户3.8万户,连结标准化基地3.6万亩;“益龙芳”、“菊莲”和“又一芽”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开化龙顶茶产业的领跑者,“顺康牧业”的生猪智能化养殖水平位居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