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供销

如何延长尿素的肥效期

  普通尿素在施入土壤后虽然可以迅速溶解,但被作物根系直接吸收的数量很少。尿素只有在土壤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铵态氮后才可被大量吸收。一般农田土壤都有一些脲酶存在,尤其是那些含有机质多的高肥力土壤更是不缺少脲酶。所以普通尿素施入土壤后会较快转化成铵态氮供作物吸收利用。当然,温度高低和不同季节对土壤中尿素转化的速度影响是很大的。尿素一经水解成铵态氮后,如果作物尚处于苗期,吸收的氮很少,这时大量游离氨的存在有可能会造成氮素损失和利用率降低。因此,有人通过添加脲酶抑制剂来推迟尿素水解的时间,以延长肥效。由此可见,添加脲酶抑制剂的尿素施入土壤后,由于脲酶活动受到抑制,使水解作用受阻,它在土壤中的存在时间会长于普通尿素,被称为“稳定性尿素”。
  那么,什么是脲酶?它有什么作用?常见的尿酶抑制剂有哪些?
  据专家介绍,脲酶又名尿素水解酶,是由众多土壤微生物分泌出的一类含镍(Ni)金属酶。其主要作用是促进尿素的分解,在水参与下,将尿素分解为碳酸铵,进而解离为氨(NH3)和碳酸。氨可以被土壤吸附保持而不易流失,又可以被作物根系吸收利用。但是,在大量施用尿素而作物不能及时吸收利用或超出了土壤保持容量的情况下,过多的游离氨就可能遭受挥发等损失。而且氨在土壤中还要进一步硝化转变成硝态氮,硝态氮的特点是既不能被土壤保存而遭到淋洗损失,又可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反硝化作用而构成气态损失。所以,当用单一尿素或尿基复合肥作表肥或大量施用时,为了延长肥效期,避免肥料流失,可以在尿素中加入脲酶抑制剂。
  常见的脲酶抑制剂有氢醌、苯基汞化醋酸盐、硫酸铜、邻-苯基磷酰二胺(PPD)、儿茶酚、硫代磷酰三胺(NBPT)等。
  怎样使用添加脲酶抑制剂的尿素呢?专家称,从实用的角度,首先要有所选择,较为理想的脲酶抑制剂应该是抑制作用强、使用方便安全、残留量少、来源充足而价廉的。
  使用时要根据不同种类和施氮量按比例添加。不同的脲酶抑制剂在同一土壤和不同土壤条件下使用同一种脲酶抑制剂,尿素水解作用的进程都会有差异。一般实验室的肥效试验结果,一经进入大田使用,效果也会有差别,显示出不稳定的特点。尤其要注意有些剂型及其分解产物对某些土壤微生物或作物尚有一定毒性,为了避免副作用,对目标作物和所处的生态条件都要有所选择。
  尿素作追肥还要添加尿酶抑制剂吗?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旺盛时期所施的肥。一般是在基肥的基础上供应速效化肥,以满足作物快速生长期对养分的大量需求。多数作物是在开花结籽期间施用追肥,要求尿素施入后及时转化成铵态氮,以便尽快被作物吸收利用、发挥肥效,因此这时不需要加脲酶抑制剂。在生产中人们更希望用铵态氮作追肥,因为尿素比铵态氮的肥效本来就稍慢一些。
曹一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