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浙江省农学会组织有关专家对杭州市农科院蔬菜研究所完成的“基于食用菌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进行了鉴定,认为该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该项目研究开发了桑枝、山核桃蒲壳、桃梨枝、玉米芯、茭白茎叶5种新资源为主要基质生产食用菌技术,形成配方12个,制定标准5个。项目研制出用于基质处理的机械设备5套,均被列入浙江省支持推广的农机产品目录;累计推广机械设备4000余台;育成的“杭秀1号”秀珍菇新品种,通过浙江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已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研究形成了菌渣二次生产食用菌、沼气、有机肥及菌渣还田等循环利用技术,创新了“桑园—黑木耳”、“茭白—大球盖菇”、“水稻—黑木耳”等多种循环利用模式,出版了《食用菌循环生产实例剖析》专著。创新了统一原材料收集加工、统一制作菌包、统一灭菌接种、统一培养发菌、分户出菇管理的农业废弃物资源收集利用与食用菌生产有机结合的产业发展模式。
项目累计利用桑枝、山核桃蒲壳等农业废弃物18.5万吨、菌渣18.3万吨,带动农民增收5.1亿万元,节能减排效益达到5241.5万元。
该项目成果的推广应用,使全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在原利用率2.6%的基础上提高了约0.27个百分点,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殷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