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长兴梅花产业的传承与创新

——长兴梅花节侧记

  □本报记者 俞圣威
  近日,长兴梅花节如期而至,各地游客涌入长兴,闻香而来,踏青赏梅。
  长兴的梅花节,已经连续举办了8届。作为“中国红梅之乡”,长兴县林城镇是长兴梅花的主要种植基地,其万亩梅园内的近35万株梅花这两天迎风招展,暗香涌动。记者从梅花节现场观察到,赏梅游客除了购买红梅盆栽外,还对红梅香水颇感兴趣。传统消费力度不减,新的消费热点已经催生,这个变化正是长兴梅农壮大传统梅花产业,积极寻求创新突破的最好证据。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节不同”,今年的梅花节开幕式上,记者听到了一段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排演的“旱船说唱”,大致内容是林城镇这几年农村发展得好,农民勤劳致富,增收明显。记者从围观村民喜笑颜开的表情中,感受到了村民们对梅花节的满意度,对梅花带来的人气以及经济效益的满足感。
  正如长兴县委副书记许小月所言,梅花已成为林城镇兼具观光与经济的一大特色产业,在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的同时,也为梅农谋求了更大的市场利益,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成为了展示林城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块“金招牌”,成为长兴的一张“城市名片”。
  孙勤芳是长兴十大农业经营户当中的一员,他从1992年开始种红梅,如今已有梅园300亩,去年卖了近2000株红梅,产值达40万元。让他自豪的是,儿子跟着他一起种梅,同样干得有声有色,他告诉记者,这几天,看了中央一号文件,他们已经准备申报家庭农场。
  种红梅、卖梅花致富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多年的发展,长兴县林城镇红梅面积已有1万多亩,主要有玉蝶、美人梅、绿梅、绿萼、长兴红等8个品种,总产值超过2亿元。
  作为林城镇农业的主导产业,红梅已经成为农民致富的“摇钱树”。不过,赏梅佳期一过,这棵“摇钱树”如何才能留下芬芳呢?长兴梅花节的主要观赏点东方梅园内,游客争相购买的梅花香水给了记者答案。
  东方梅园的主人吴晓红在当地名气颇大,记者早有耳闻。他在四年前发现市场上缺乏梅花香味的香水产品,便开始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终于在2011年成功提取出了梅花香精,并通过了权威机构认证。如今,他的梅花香水产品早已香飘全国,远销海外。
  在他看来,光靠培育梅花和出售苗木,不是梅花产业可以一劳永逸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毕竟红梅苗木培育成型的周期相对较长,且这种模式有着传统种植业的通病:生产粗放、产品附加值低、流通渠道狭隘、市场供求易饱和。而要想研发出一款生产周期短、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量大甚至可以全球化的产品,唯有走深加工路线。用他的话说,“要以现有产业为基础,主动在创新中求得转型”。
  林城镇镇长曹佩中认为,随着梅花香水产品的成功开发,长兴的梅花产业发展走上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成为花卉产业由种植业到深加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一个成功典范。
  不止于此,“今后,林城镇将通过新农村及魅力乡村的建设,逐步使村庄布局集中,从而推动旅游的发展,满足游客对‘食、住、行、游、购、娱’方面的需求,使林城更美、更富。”该镇宣传委员黄蓉金说,林城镇将巧借“梅花节”之力,让更多游客感受到长兴县独特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和文化魅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