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浙江努力打造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省份

  □通讯员 汪建强 本报记者 俞廷尚
  日前,浙江召开2013年全省食品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此次会议是去年7月新的省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以来召开的第一次全省性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浙江将努力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大力推进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推动我省成为全国食品消费最安全、最放心的地区之一。
  会议指出,浙江食品安全工作将紧紧围绕省委提出的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的工作目标和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的具体任务,全力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根据这一思路,食品安全工作将突出为民办实事项目和食品安全放心工程两大重点,全面启动实施千万学生饮食放心工程,加快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示范单位创建,深入开展放心粮油、放心肉、放心菜、放心奶等工程建设,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省级标准化示范县、出口食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及餐饮服务食品安全“321示范工程”建设,加强食品摊贩综合治理。
  为落实食品安全责任,浙江明确了地方政府、监管部门、企业主体三方的责任,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落实地方政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的机制,实行食品安全行政问责制、责任追究制和重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一票否决”制,完善食品安全工作考核办法。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监管模式,切实发挥农村(社区)食品安全监督员队伍作用;落实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的责任,各监管部门要在食安办的综合协调下,进一步理顺监管职能,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对于职责交叉、职能不清的领域,食安办要继续落实重点问题交办制度,进一步明确职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探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工作的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从源头上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事关民生。浙江将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大整治专项行动、执法检查、大型食品安全宣传展览、食品生产经营先进典型宣传等四项活动,排查重点风险隐患,坚决防范行业性、区域性、系统性食品安全风险,始终保持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食品安全工作的浓厚氛围,积极建立并落实食品安全“红黑榜”制度,要通过典型宣传,树立榜样,进一步形成“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社会环境和诚信的文化氛围。
  会议还指出,各地各部门要努力提升五种能力,抓好“食品安全能力建设年”各项工作。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提升检验检测能力,积极推进食品检验检测资源整合;提升电子追溯能力,构建食品安全电子信息备案追溯系统;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舆情监测机制,及时收集掌握和核查处理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准确发布食品安全信息,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监管队伍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执法人员的依法行政能力,全力以赴抓好食品安全各项工作,努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