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气温的回升,浙江农民纷纷投入春耕备耕,选良种、购农药、储肥料、买农机……希望今年有个好收成。如果说辛勤耕耘的农民是春耕生产当仁不让的主角,那么,送技下乡的农技人员、保障资金供应的农村金融机构,乃至一名农资店营业员、一间小小的农家书屋,都是这个春耕生产舞台中当之无愧的“最佳配角”。
丽水:春耕服务队下乡来
“应付‘倒春寒’天气,可采用小拱棚膜、草帘等覆盖保温,还可用烟熏、增加有机肥用量等办法;另外要疏通沟渠,避免田间积水,及时降低棚内湿度,否则冻害会更严重。”乍暖还寒时节,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蔬菜站技术人员王雪武在碧湖镇绿源长豇豆合作社蔬菜大棚基地里,对农户进行现场技术指导。
和王雪武一样,连日来,莲都区由涉农部门、乡镇街道、各村(社区)干部共同组成的春耕备耕服务队奔赴田间地头,对今年农村的粮食生产、瓜果蔬菜及种植养殖业进行全面调查和指导。莲都区农业局种子管理站还对10个经营单位(销售点)的水稻、春大豆、春玉米、蔬菜等23个批次春播作物的种子样品进行质量检测。
在碧湖平原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几个蔬菜大棚里,农民们正忙着松土施肥、覆盖地膜,种植蔬菜幼苗。去年蔬菜整体价格不错,加上塑料大棚、喷水滴灌等设施农业的帮助,经济效益更显著,一个大棚的八棱瓜能卖1万多元,黄瓜也有八九千元收入。
蔬菜大棚的控温、调光以及蔬菜病虫害防治等都是农民们最迫切的技术需求,近日,丽水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周锦连给碧湖镇绿源长豇豆合作社的农户们进行蔬菜生产技术培训。合作社还给每位培训对象发放了两袋有机肥。菜农叶建华高兴地说:“以前种菜全靠自己摸索,这样的培训多搞几次,今后心里就更有底了。” 雷蕾 吴立库
温州:25亿元农贷给春耕“施肥”
人勤春来早,春耕备耕忙。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专门筹备了25亿元专项资金,助力春耕备耕。
据了解,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今年春耕备播资金缺口加大。温州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立足“早”字,组织人员深入春耕生产一线,摸清农民春耕生产情况,满足农民资金需求。在信贷投放上,优先满足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资金需求;优先满足温州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全力支持特色林果、蔬菜、畜禽、水产等基地;优先满足农户购买种子、化肥、农机具等农业生产资料,以及生猪、禽蛋等紧缺“菜篮子”农副产品生产资金需求;优先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小河流治理等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保障。
各家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还普遍简化了程序,加快涉农贷款的审批。对用于春耕生产的贷款申请,尤其是农户小额贷款申请,加快审批,不误农时。有的金融机构还延长营业时间,以方便农户、农业企业办理业务,尽力满足广大农户的服务需求。据统计,截至2月末,该系统各项贷款余额935.9亿元,比年初增加31.8亿元,其中已发放春耕备耕贷款9.8亿元。 尤成勇 王瑜
东阳:农资店员当起春耕好帮手
“‘红花白豆’有藤蔓,要搭架,你是否买无架四季豆?”3月3日,东阳市南市街道一家农资小店营业员吴红仙,因考虑到外地农民工没有竹竿、木棒之类的搭架材料,耐心地给一位江西籍吴大妈介绍适宜的蔬菜品种。眼下,春耕春种渐忙,对刚上市的农资新品种的特性,一些农民不甚了解,吴红仙就成了当地农民春耕春种的好帮手。
近几年,在槐堂村及周边流转土地种植西瓜、草莓、蔬菜的外地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对当地土壤的成分知之甚少,加上种子、化肥、农药品种的更新换代,选择适宜的种子和农药化肥成了他们的一大难题。为此,无论是当地的还是外地的顾客,凡是来小店购买农资产品的,吴红仙都会主动向顾客推荐新品种、新产品,介绍所购农资产品的特性以及使用方法,农资店成了农民种粮种菜的“农技服务站”。“她逢人总是甜甜地笑着,向她询问点农事或请她修个喷雾器什么的,总是很热情。”3月3日,正在该店买“中长丝瓜”和“8819线椒”的厉大伯说。原来,吴红仙做买卖有个特色,免费服务的项目特别多,不管是不是她这小店买的农器具,只要拿到她这儿修理,她都乐意接受,并且一律免费。她每年修理的喷雾器就有几十架。
韦春森
开化:农家书屋成了春耕“加油站”
“为搞好春耕生产,我们利用空余时间经常到农家书屋看书,找到了不少好点子。”3月5日,在开化县城关镇翁村村的农家书屋里,村民一边翻阅图书一边说,“我们白天下地干农活,利用晚上时间来农家书屋取经。”农家书屋成了村民的“加油站”,村民们都习惯于走进农家书屋,捧起书本学习农技知识备春耕。
徐曙光 陈江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