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阳:描绘有绿色生命的“富春山居图”
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富阳,在过去的一年里,以森林城市创建和“四边”绿化行动为载体,大力实施平原绿化工程,全年累计投入绿化建设资金1.45亿元,新增平原绿地面积6800亩,完成计划的111.5%;平原林木覆盖率从16.59%提升到17.88%。
富阳市着力抓好“四个绿”:在绿色城乡上,通过建设景观片林、风情小镇、精品村、美丽乡村,开展森林城市、森林村庄、园林绿化村和森林式单位等创建,新增城市绿化500亩、城镇绿化500亩、村庄绿化1000亩。在绿色通道上,高质量建成320国道环线、三江两岸北支江段、杭千高速富阳互通等一批森林通道示范段、示范片和示范点,新增通道绿化1400亩,逐步构建起“成片、成林、成带、成景”的绿色通道体系。在绿色屏障上,重点推进城区环城林带、重点防护林工程和农田林网建设,建成环城林带200亩、渌渚农田林网300亩、富春江沿线基干林带500亩,基本形成带、网、片、点相结合,层次多样、结构合理、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屏障体系。在绿色经济上,重点建成以花卉苗木和特色干水果为支撑的优质高效的平原绿化产业基地2400亩,实现了生态带动经济双赢的绿色事业大发展。
与此同时,富阳市不断完善用地机制、养护机制和投入机制,为平原绿化提供有力保障。
北仑:
全面提升“绿网”建设水平
宁波市北仑区以“四边”绿化提升为重点,实行点线面结合,统筹推进全域绿网建设,加快平原绿化步伐。2012年,全区投入绿化资金6.8亿元,新建改建绿地540万平方米,实施森林抚育和山体林相改造1.5万亩,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9.9%,基本形成了以中央生态区为屏障,以通道绿化为骨架,以城镇、村庄为基础,贯通城乡的“绿网”体系。
在开展平原绿化过程中,北仑区突出重点,着力在提升水平上下功夫。比如,在全面推进“四边”绿化的同时,该区对高速公路、主要交通道路、城镇主要干道、主要河道等重点区域的绿化进行了全面提升,增种乔木,提高绿量,提升景观效果;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对主要干道沿线的山体林相进行了全面的抚育和改造,种植彩叶树种,营造风景优美的森林景观。
加强统筹,注重实效,是北仑区开展平原绿化的又一项重要工作。该区继续发挥绿网办在推进“四边”绿化中的统筹协调作用,严格把握设计关、质量关和标准关,因地制宜、体现特色,高质量推进全区绿化、彩化、美化。继续推进森林城镇、森林村庄创建活动,建成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80个。把绿化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做到拆违建绿、见缝插绿、庭院增绿。注重绿化养护,落实责任主体,大幅增加养护资金投入,特别是对山体的林相改造,养护期由1年增加到3年,确保种一片绿一片。
此外,北仑区把每年的3月定为全民义务植树月,通过开展“十万树苗绿万家”,“我为爱车种棵树”等活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设立碳汇基金北仑专项、北仑森林基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绿化建设,为推进平原绿化营造良好氛围。
桐乡:最大限度发挥绿地生态功能
随着“森林桐乡”创建工作的深入推进,桐乡市各镇绿化创建积极性高涨。据统计,2012年全市完成绿化造林12238亩,完成年度计划的118.4%,创建森林村庄3个、嘉兴市级绿化示范村11个、桐乡市级绿化示范村20个,初步形成了“城在绿中、林路相伴、水绿交融”的水乡平原绿化风貌。
围绕“打造宜居水乡建设森林桐乡”的总体目标,去年4月,桐乡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开展平原绿化全面建设森林桐乡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今后4年新增改造林木面积4万亩,使全市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5%,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目标任务。
为扎实推进平原绿化工作的开展,桐乡市着力抓好三个保障:一是完善组织保障。去年7月,该市成立了创森领导小组、关注森林委员会,升格调整了桐乡市绿化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创森工作领导体系。二是做好规划保障。高起点、高标准地完成了桐乡市平原绿化总体规划、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等,形成具有桐乡特色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总体布局。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在多渠道筹集资金、多形式开展绿化造林的同时,去年桐乡市财政追加农村绿化补助资金759万元,大幅提高了造林、创建和长效管护经费的补助标准,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1.62亿。
在此基础上,桐乡市结合创森实施要求,把握工作重点,全力推动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快推进森林通道建设,去年,全市完成森林通道建设100.9公里,绿化面积2996亩;坚持城市片林建设与见缝插绿工作双管齐下,努力提升建城区绿量,去年建成区新增造林面积2257亩。通过对现有公共绿地改造提升,进一步加大乔木配置数量,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绿地最大的生态功能,形成了全民爱绿、植绿、护绿、兴绿的良好氛围。
南浔:建设水乡魅力之城
湖州市南浔区积极争取扶持政策,全力做到“多种树、种好树”,推进平原绿化工作有序开展。2012年,全区绿化总投入超过了1.2亿元,共完成造林面积1.3万亩,其中新增城区绿化21.3万平方米。
先是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南浔区坚持政府带动、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绿化建设机制,继承和发扬“县(区)委书记抓绿化”的优良传统,统筹整合绿化项目,发挥相关部门的作用,形成合力。积极发动企业、单位、千家万户等在单位空地、房前屋后、自留地植树造林,争创森林单位、森林人家。
再是解决“种哪里”的问题。南浔区坚持规划引领,细化设计方案,先规划后施工,努力做到布局合理不浪费,“点线面”上齐推进。“点”是指重点实施城市公园(金象湖公园、市民广场)绿化,6个省级森林村庄、10个市级森林村庄和21个美丽乡村(魅力水乡)示范村创建的绿化。“线”是指在南浔区所辖范围内的2条主要交通干道(湖盐线、和新线)景观带建设及其它公路、河道等“四边”的绿化;“面”是重点开展善琏、千金两个森林城镇创建和大虹桥粮食生产功能区、菱和水产园区的绿化建设。同时,妥善解决用地矛盾,避免与农业、建设争地,尽量利用“四边”和荒闲地绿化,提高绿化覆盖率。
第三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绿化不仅要“种得下、种得活”,更要“管得住、长得好”。南浔区积极推广“认建认养”、“村企共建”等机制,鼓励更多的企业捐资出力,认养林带或公园绿地(如久盛大道,世友功德林)。推广“林权到户”机制,把集体林木分给农户,使林木有主人,农户得实惠。强化林木集体管护机制,村级公园和公共绿地的管护由村卫生保洁队和绿化养护队负责。
临海:把平原绿化做成阳光工程
2012年,临海市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平原绿化重点县。在这一年里,临海市突出重点,全力开展了以完善沿海防护林体系、提升城区绿化档次和拓展村镇绿化总量为主要内容的平原绿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有力推动了该市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城市综合发展示范区和乡村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建设。2012年,全市新增平原绿化面积9126亩,完成省政府下达6000亩平原绿化任务的152%,平原地区林木覆盖率由23.37%提高到24.51%,同时建成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和台州市级森林村庄52个。
规划引领,全面推进。2012年,临海市编制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规划》、《“森林临海”建设规划》和《临海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并完善提升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规划》、《临海市平原绿化规划》,切实做到规划引领,分年实施,确保平原绿化任务如期和超额完成。
广筹资金,加大投入。临海市建立了以市财政为主,部门、镇、村联动,社会各界及工商资本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其中由市财政对高速公路及国省道绿化每亩补助1.5万—5万元,两侧绿化租地市财政按每年每亩600元标准补助,青苗赔偿和租地费不足部分由镇财政解决;对平原林带林网建设每亩补助3500元;对获得省级森林城镇称号的奖励150万元,获省级森林村庄称号的奖励30万元,获台州市级森林村庄称号的奖励10万元,绿化启动村则按每村5万元标准购树苗赠送。2012年,全市共投入绿化资金3.1亿元。
强化监管,提高成效。平原绿化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临海市也把它做成阳光工程。该市在绿化大苗采购、造林施工、管护等方面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确保透明公开。
今年,临海市计划筹资4.5亿元,完成平原绿化面积1万亩以上。其中,以“四边三化”为重点,完成高速公路、铁路、国省道两侧绿化280公里,确保一年内实现全线宜林地段绿化合拢;以海防林工程项目实施为平台,切实抓好平原林带林网建设,确保完成建设任务3840亩;以森林系列创建为手段,确保城区绿化再上台阶,同时建成省级森林城镇2个以上、森林村庄40个以上、绿化启动村1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