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农业不仅是生产的问题,还与生活、生态密切相关,我们决不能牺牲环境换取民众不满意的增长。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与代表们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共商“美丽中国”发展大计时指出,“水稻田就是湿地,种水稻本身也是一方美景。”“8810行动”提出,要实施环境生态化行动,这不仅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使命所在,更是贯彻我省“生态立省”的具体行动。只有提升农业生态水平,广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模式,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治理,才会更好地建成美丽乡村。
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必须深化清洁化生产。要多层面采用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能等措施,减少农业资源消耗,改善施肥用药结构,推广精准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广泛应用喷灌滴灌、肥水同灌等设施和低耗能、高效率农机具,认真落实禁限用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规定,加大环保型饲料、兽药的应用,促进种养业朝清洁化生产方向发展。
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必须深化废弃物综合利用。要广泛推广“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循环型发展模式,建立规模养殖场与种植业基地对接机制;要加强废弃农膜、农药和兽药等包装物回收处理,加强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食用菌种植和农产品加工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完善沼肥储运配送体系,减轻农业面源污染。
促进农业生产生态化,必须深化农村能源生态建设。要加强农村能源综合利用示范,推进生物质能、浅层地热能、太阳能等在农业生产中应用;要稳步发展户用沼气和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扩大沼气集中供气发电,推进农村沼气建设,发展农村清洁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