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清理河道 清洁乡村

浙江农村将开展“大扫除”

  □本报记者 陈小平
  本报讯 4月1日,省政府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决定用一年多时间,在全省开展一次清理河道清洁乡村专项行动(以下简称“双清”行动),真正为浙江百姓建设一个天蓝、水清、地绿的美好家园。
  “双清”行动将历时1年零9个月,到明年年底结束。行动的总体目标,是基本解决河道随意丢弃垃圾废弃物的问题,河道环境面貌明显改善,打造一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河道;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基本实现规范有序,生活污水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脏乱差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城乡居民环境卫生意识明显增强,城乡河道保洁和农村保洁基本实现有责任主体、有专人负责、有经费保障、有相应设施,城乡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行动将先通过一个月时间,开展声势浩大的集中整治行动,彻底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全面清理打捞河面漂浮物,全面清理河岸垃圾,全面清除河道障碍物,全面清理农村乱堆乱放垃圾,全面清除农村污水坑、臭水沟。随后将对集中整治行动成果进行巩固提升,一直持续到明年9月。
  作为“双清”行动重要参与部门,全省农业部门将紧扣“彻底清理并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和“全面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两个重点,开展养殖场是否有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台帐是否完整、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等告知书发放和签收是否到位、无害化处理措施是否落实“四查”活动。在排查的基础上,全面清理河岸和田间地头堆放的农业生产废弃物,认真做好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同时,立足长远,着力构建农业生产废弃物“属地管理,、联防联控”的责任机制、农业生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调控机制、病死动物“统一收集、集中处理”的处置机制和农业废弃物“废物利用、循环发展”的促进机制四大机制,让生态文明的理念贯穿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始终,用农业生态文明的发展成果,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