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90后”大学毕业生欲当“家庭农场主”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家庭农场”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这,给了陈世豪极大的信心。去年,因为父母辛苦种植的山核桃、铁皮石斛及蛋鸡饲养等多种农业产业,需要增添新生力量,于是,这位“90后”大学毕业生毅然选择离开城市,回到广阔的农村舞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梦。
  如今,他梦想自己能成为现代“家庭农场主”,将家里或其他农户出产的山核桃、铁皮石斛、鲜鸡蛋等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推向大江南北,乃至走向世界……
回乡当帮手 创业辟新途
  陈世豪是建德市莲花镇齐平村人,2012年毕业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的会计专业。和其他大学生一样,刚毕业时,陈世豪期望在杭州找一份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然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几经辗转,他仍没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经过一番深思后,陈世豪觉得,与其找一份自己不怎么喜欢的工作,还不如回家务农。“没有出息,别人家的孩子读大学都能找到好工作,一个月有好几千元的收入,可他家的孩子却回乡务农。”陈世豪回乡务农的消息一传开,就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面对别人的冷嘲热讽,陈世豪一度非常迷茫。“你在家里,跟着我们一起从事农业生产照样能有出息,再说现在家里需要像你这样的帮手!”在父母的鼓励下,陈世豪下定决心,全身心投入农业生产,为父母分担一份责任。
  陈世豪的父母都是当地从事农业的佼佼者,他们不光种植铁皮石斛,还带头养殖蛋鸡、种植薄壳山核桃,目前,种植了200多亩高山薄壳山核桃,70多亩大棚铁皮石斛,还饲养了2万多羽蛋鸡。父母的创业精神,不仅给了陈世豪信心,也是他创业的动力。
一步一脚印 从零开始学
  陈世豪的父母办养鸡场已有20多年,也有一定的规模。为了尽快熟悉养鸡的各项工作,陈世豪像小学生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从头开始学饲料配方、预防疫病等技术。起初,他很不适应养殖场的环境,在鸡场里干一两个小时就受不了,因为阵阵鸡粪的臭味,把他熏得头晕目眩。然而,一想到自己的梦想,他咬咬牙坚持了下来。如今,陈世豪已是父母的好帮手,捡鸡蛋、清理鸡粪、打扫卫生……什么活都会做。
  “看到自己饲养的鸡产蛋率逐渐提高时,心里甭提多开心了,有种成就感!”一脸书生气的陈世豪开心地告诉笔者。而且,他学的会计专业也有了用武之地。“平时进进出出的各种财务账目,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再也不用为招聘会计发愁了。”他的妈妈许建茹高兴地说。
  现在,除了管理好养鸡场,陈世豪还学习铁皮石斛、薄壳山核桃的种植技术。
政策鼓起劲 事业添信心
  近年来,中央到地方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越来越重视,扶持政策不断加大,尤其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要加大扶持力度,这给陈世豪更大信心。目前,陈世豪的父母已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争取尽早办理“家庭农场”注册手续。
  为了当好“家庭农场主”,陈世豪除了熟悉养鸡环境,也在积极改进养殖技术。
  笔者在养殖场里看到,只要一揿下电源开关,一排排整整齐齐的鸡架上,自动投喂机就通过传输带,将饲料均匀地送到每只鸡面前,再也不需要工人一勺一勺地投喂了。据陈世豪介绍,以往给2万羽蛋鸡投放饲料,3个人人均一天要花上3个小时左右,如今利用机械化操作,喂养鸡群总共也只需半个钟头。
现代电商业 促销农产品
  陈世豪学的是会计专业,可他对电子商务特别感兴趣。现在,他尝试将家里或周边的土特产通过网络进行销售,“现在当地种植铁皮石斛规模越来越大,今后市场销售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利用电子商务,既方便快捷,还可扩大其知名度!”
  转眼间,陈世豪在家从事种养业快一年了。现在每一天,陈世豪都过得很充实。陈世豪的就业观也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从当初背后被人说“没出息”,到如今乡亲们都夸他是个好学、勤快、能干大事的大学生。就连教他3年的大学老师也为他投身农业而感到高兴,时常为他鼓劲加油。
宁文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