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创业

听临海“骡子老板”讲他的生意经

4头骡子搞运输一年能赚10多万元

  现在搞运输不是汽车就是火车,而临海农民岳申光却拉着家里的几头骡子走南闯北搞运输,一年能为他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
  一开始,岳申光养骡子是为了给家里养的鸡运饲料,后来,他用骡子给别人搬东西,如今,这几头骡子已经成了他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搬运饲料,岳申光养起第一头骡子
  2006年,岳申光在临海古城街道古楼村的一座山上办起了养鸡场,饲料都是他们夫妻俩从山下搬到山上的。“后来实在太累,就想着买头骡子帮着运一些。”岳申光说,买了骡子后,他们的工作量着实减轻不少。附近的村民知道他家养了头骡子,有时候就会找上门,让他帮忙叫骡子运点东西。时间一久,夫妻俩发现这骡子能接不少活,于是在养鸡之余,他们尝试着多养了几头骡子,做起了搬运生意。
  2007年,岳申光夫妻俩结束了养鸡场的生意,专心养骡子搞运输,最多时他们曾养过12头骡子。“2008年,巾山上造篮球场,我就带着自家的骡子去了,一趟一趟地往上运石料。”岳申光说,家里的一头骡子就因为下山时脚下打滑,摔倒后就再也没能救回来,之后他减少了骡子的数量,保持在四五头左右,“就怕自己照看不过来。”
家里的骡子一年能赚十几万元
  岳申光说,往百米高的山上搬东西,雇人走一趟得40元左右,骡子走一趟只要20元左右,而且骡子搬一趟抵得上三四个人。“如果距离比较近,200多公斤对一头骡子来说算不了什么,一天能走很多趟。距离远的话,一头骡子也能运个100公斤,不过走的趟数就少了,相对的价格也要高些。”岳申光说,因为用骡子搬东西价钱划算,所以他的生意一直不错,“就是刚开始知道的人少,后来我接完活后都会留下一张名片,这样找的人就多了起来。”
  岳申光说,他经常带着骡子出远门接活。“带着骡子去远地方,价格自然就要往上涨些。”岳申光说,他会将工作时间控制在一天内,“不然晚上住宿的话就特别不方便。”
  现在,岳申光家里养着4头骡子,这些骡子一年能为他赚上十几万元。“不过,它们每年吃的也不少,谷子是主粮,还得配些玉米、小麦、黄豆,干活累的时候得给它们吃氨基酸、维生素补补身子,这样算下来一年也得花五六万元。”
不光要对骡子好,还要了解它们的脾气
  今年,岳申光在山脚下盖了一座小房子给他们家的骡子住。他说,不光要对骡子好,还要知道它们的脾性,为此,他还给家里的4头骡子都取了名字。“最大的那只叫老王,养的时间也最久,上山的时候会带路,而且也不用我们看着,最小的叫小白点,喜欢找人玩,还有两只叫小叮当和小姑娘,它们是一对夫妻。”岳申光说,刚买来的骡子很不听话,根本不能搬东西,要把它们训练得既有力气又听话,起码得花上一年时间。“4头骡子一起上山得两三个人看着才行,骡子们喜欢抄近路,不一定会按照规定的路线走。”岳申光说,等骡子干完活,身上的架子一拿掉,它们就喜欢在地上打滚。“就跟我们伸懒腰一样,它们也要舒展一下身子骨。”
  从2006年到2013年,不知不觉中,岳申光已经养了7年的骡子,而买一头骡子的价格也从原先的五六千元涨到了现在的一万五六千元。养骡子的经验,岳申光也积累了一大堆,“现在,我只想着把骡子养好,多接些生意,我们这活没有生意就可能亏本。”岳申光说。
程露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