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消费

国人旅游休闲愿望为何“不强烈”

  5月19日,国家旅游局首次发布《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我国百姓工作日空闲时间仅为3小时,占全天的13.15%,远低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8个国家的平均值23.9%。调查同时显示,从主观上来看,中国国民旅游休闲的愿望还不够强烈,人们更多选择家庭式大众化休闲活动,如看电视、聚会逛街、读书看报、上网休闲等,而旅游休闲则排名靠后。“中国国民旅游休闲的愿望还不够强烈”,这个说法一下子惹恼了众多网民。其实,作为一种客观描述,这个调查结论应该是靠谱的——很多国人确实宁愿待在家里休闲,也不愿外出旅游“花钱买罪受”。这个结论的问题可能在于,它只描述了客观现状,而没有给出原因——为什么中国人旅游休闲的愿望不强烈。
  中国人旅游休闲愿望不强烈的原因,应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人们没有太多空闲时间,二是外出旅游相当于“花钱买罪受”。
  正如报告所显示的,中国国民工作日空闲时间仅为3小时,平时忙得要命、累得要死,到了周末只想好好休息一下,根本没有心情和精力外出游玩。
  报告中还提到了带薪休假,说中国大陆在参与调查的39个国家和地区中,带薪休假排名最低。带薪休假制度难以落实,其中有一个原因:现在很多单位实行“工资+奖金”的薪酬模式,其中工资很低,收入主要靠奖金,带薪休假单位也允许,但你所带之“薪”仅为低得可怜的工资,没有奖金,几乎等于“不带薪休假”,人们舍不得,只好“自愿”放弃休假的权利。
  带薪休假问题不解决,光靠五一、国庆、元旦等节假日,是无法满足人们需求的——扎堆式旅游让各景区人满为患,很多人望而却步,宁愿在家里待着。
  外出旅游相当于“花钱买罪受”,这种说法并不算夸张,甚至不只是“买罪受”,有时还是“买气受”。
  眼下,各景区门票及交通、食宿价格节节攀升,有些地方恨不得把景区当成“提款机”,把游客当成“唐僧肉”。游客花了很多钱,若能享受到质价对等的服务倒也罢,可惜国内旅游服务质量总体水平不高,且宰客现象时有发生,强制消费更是旅游行业的潜规则,很多游客吃不好、住不好、玩不好,花了冤枉钱还惹得一肚子气,人们旅游休闲的热情和愿望,就是这样被一点点消磨掉的。
晏扬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