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常山:产业基地绘就创意蓝图

  □本报记者 徐琳
  500亩的保障型蔬菜基地、年饲养量300万羽的家禽饲养基地、解决500多人就业问题的食用菌基地、产值达1000万元的休闲观光农业基地……在阳光明媚的初夏,走进常山,处处生机盎然。
  农业现代化8810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地域特色产业和比较优势产业开发,实施农业文化创意工程。常山县目前建成的食用菌、蔬菜、畜产品、农业文化创意等产业基地,培育出了农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正是实施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具体行动。
  虽然只是初夏,但下午的太阳还是有些强烈,发根果蔬专业合作社社长张发根正在他的葡萄园里除草、施肥,再过1个月左右的时间,这片30亩地的葡萄园就要硕果累累,“到时候会有许多来采摘的游客。”张发根的葡萄园位于常山县同弓乡的现代农业园区柴家畈核心区。
  据了解,整个核心区占地3300亩,分为特色种植、生态甲鱼养殖和休闲观光三个区块,是一个集经济作物种植、甲鱼养殖、农业观光为一体的标准化现代农业示范区。种植区占地1000余亩,目前有种植户13户,形成以美人指提子为主栽品种及红心火龙果、红心猕猴桃、香榧、美媛38号桔、水果玉米、草莓等不同采收期水果为组合的新优品种体系。2012年,园区休闲观光与采摘游收入大幅提升,占总收入的60%。张发根说起农业园区的发展,喜不自禁:“原来这里的路都是泥路,不要说车子开不进来,人都不好走。你看现在,水泥路铺进来,游客马上多起来了,我去年98%的销售都靠采摘游,30亩地产值30多万元呢。”
  不仅有休闲游基地,常山还推出了农业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在何家乡璞石畈,村民以油菜花为纸、大麦为笔,“画”出了占地100亩的“和美常山”创意图案,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赏玩。
  食用菌在常山可以算是发展得相对比较成熟的产业,按照“突出核心、示范全县、整体推进、辐射周边”的建设思路,常山县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规模150亩,标准化菇房3万平方米。园区二期将征用土地100亩,新建种子种苗基地和工厂化栽培菇房1.5万平方米,进一步扩大园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园区以品种引进开发、先进技术推广和设施模式优化三个环节为重点进行突破,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不仅带动周边农户的生产,还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
  基地的建设带动了产业发展。占地150亩的培元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建在球川镇红旗岗的一个小山坡上,据合作社社长毛荣良介绍,合作社不仅种植灵芝还涉及深加工,产品有灵芝孢子粉、灵芝酒、灵芝盆景等等,不少远销日本、韩国等地,2012年产值180多万元。毛荣良说:“接下去打算建两条菌包生产线,生产菌包提供给周边的农户种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