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火灾逃生之“门”何时不再关上

  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米沙子镇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发生火灾,共造成120人遇难。据悉,失事公司平时为方便日常管理,在规定的上班时间内,会将大部分车间门关闭,以防止随意走动扰乱工作秩序,火灾发生时,车间仅一侧门打开。
  每次大火,似乎总有打不开的逃生之门。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市友谊馆大火,馆内的8个安全门,只有1个门是开着的;2000年河南洛阳市东都商厦大火,4个疏散通道3个被铁栅栏封堵。为何一次次的惨剧,没有引起应有的警惕,还要付出多少生命的代价,才能让逃生之“门”洞开?
  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严格的管理,但是,这样的管理,如果严格到漠视安全、牺牲安全,那必然是危险的,随时都会引来灭顶之灾。发生在德惠这家禽业公司的惨剧就是教训。现实中,还有多少企业,在安全问题上依然松懈、麻木?
  我们不知道德惠这家公司,将大部分车间门关闭的做法起于何时,消防、安监等部门,为何没有及时纠正德惠这家失火企业的错误做法?之前对该企业的消防、安全检查是如何进行的,是否有走过场之嫌。毕竟,维护安全,保障生命之“门”畅通无阻,是政府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责所在。
  一场大火120名同胞遇难,代价何其巨大。希望这场大火,能烧醒那些在安全上麻痹的企业和相关部门,愿今后每一家工厂,每一所学校,每一栋大楼,每一个场馆都不再有紧闭的逃生之“门”。
  (摘自《新京报》2013年6月4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