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1版:浙江海洋与渔业

宣传科普知识 增殖放流鱼苗

海洋宣传日:传递爱海正能量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什么是海啸?什么是风暴潮?这些自然灾害来时该如何防范?6月8日,台州椒江区中山广场人山人海,省海洋与渔业局与台州市政府在这里联合举办2013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浙江主场活动,本次海洋宣传日的主题是“建设海洋强国,共护美丽海洋”。为提高公众对保护海洋的意识,此次活动举行了包括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修复等内容的科普宣传展,吸引了不少群众参观。
  海洋宣传日活动期间还举行了台州市首批海洋宣传教育基地授牌仪式,椒江中山小学、桔园小学等名列其中。参加过第29次南极科考的科考队员王晶现场给学生们讲解了考察期间的所见所闻,和保护海洋的知识。
  作为浙江省主场活动内容之一,台州还举行一系列增殖放流活动,110万尾岱衢族大黄鱼、350万只梭子蟹在大陈省级海洋增殖放流区安家。据台州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有关负责人介绍,近10年来,当地海洋放流资金共计2000万元,投放的鱼苗有大黄鱼、墨鱼、梭子蟹、鮸鱼、黑鲷等。其中,见效最好的是墨鱼,曾经一度难见踪影的墨鱼近两年已在大陈海域重新进入渔民的视线。
  据悉,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活动自2008年开始举办,已成为全国各地宣传保护海洋、传播海洋知识,挖掘海洋文化,促进全社会认识海洋、善待海洋和可持续开发利用海洋的一项公益宣传活动,尤其在渔业资源日益枯竭的当下,形成了全社会爱海、护海的正能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