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是指农药使用后残存于农产品(或食品)及环境中的微量农药,除农药本身外,也包括农药的有毒代谢物和杂质,是农药及其他相关物质的总称。残存的农药残留数量称为残留量,以每千克样本中有多少毫克(mg/kg)表示。农药残留是施药后的必然现象,但如果超过最大残留限量标准,会对人畜不良产生影响或通过食物链对生态系中的生物造成毒害。
二、是否所有农产品都有农药残留
农业生产过程中常常发生病虫草等危害,需要用农药进行防治,所以,几乎所有农产品都可能含有农药残留。在生产实际中,由于农药使用技术等限制,农药有效使用率只有30%,大部分农药流失到环境中,植物上的农药残留主要保留在作物表面,具有内吸性的农药会部分吸收到植物体内。植物上的农药经过风吹雨打、自然降解和生物降解,在收获时,农药残留量是很少的。但为了确保农产品的安全,要制定农药残留标准,将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控制在安全的范围。没有残留很难做到,但减少农药残留,确保农产品安全是各国农业和农药管理工作的目标。
三、能不能不用农药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有些老百姓会有“能不能不使用农药”的疑问。其实世界上使用农药也就200多年的历史,在这期间农药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这是因为人口增长需要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以保障粮食的安全供给;同时现代农业的发展也越来越依赖农药的使用。有研究指出,农作物病虫草害引起的损失最多可达70%,通过正确使用农药可以挽回40%左右的损失。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耕地紧张的国家,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始终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标,而使用农药控制病虫草害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技术需要使用农药进行除草、控高、脱叶、坐果等措施,以利于机械化操作。农药对植物来说,犹如医药对人类一样重要。但也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减少农药残留,一是全面开展病虫害综合防治,减少农药使用量;二是正确规范使用农药,减少农药残留量;三是大力推广生物农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不断降低农药残留水平。农业部门一直在致力于开展这些工作。
四、如何去除农药残留
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加以去除或者减少,常用的简单方法包括放置、洗涤、烹调和去皮等。一是放置,因为农药残留会随着时间的延续不断降解,一些耐储藏的土豆、白菜、黄瓜、番茄等,购买后可以放几天,一方面可以使农产品继续熟化,另一方面农药残留会降解减少。二是洗涤,残存于农产品表面或外部的农药残留较易被水或洗洁精冲洗掉,因此,在烹调前将蔬菜用水泡半个小时,再适当加洗洁精冲洗,基本可去除表面的农药残留。三是烹调,高温一般可以使农药残留更快地降解。四是去皮,苹果、梨、柑橘等农产品表皮上的农药残留一般都要高于内部组织,因此,削皮、剥皮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然而需要说明的是,无论采用什么方法,要完全清除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特别是对已经进入农产品内部组织的少量农药残留是难以做到的;而且如果在去除农药残留过程中使用了其他物质,如洗洁精、菌剂、酶剂等,也需要考虑这些物质使用后的残留对人身体的安全性问题。适当有意识地对农产品进行处理是可以的,但过分担忧和处理是没有必要的,只要残留不超标,就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如同我们每天呼吸可能会吸进病菌,但不会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