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农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要点

  从生产实用角度看,目前应用的绿色防控技术主要有昆虫性信息素、杀虫灯、色板以及防虫网等,简称为“三诱一防”技术。
  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技术。主要利用害虫求偶、交尾的习性来诱杀,具有高选择性,不伤天敌。对于斜纹夜蛾等飞行能力较强的害虫,宜采用专用干式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悬挂高度为离地面约1米,诱捕器间距在20-30米左右;对于小菜蛾等飞行能力较弱的害虫,宜采用水盆型诱捕器,每个诱捕器安装1枚诱芯,悬挂高度为离作物冠层约0.2米,诱捕器间距在10米左右。田间诱捕器布点宜采取“外密内疏”排列,若蔬菜生长季节主风向明显的区域宜在上风口多设置诱捕器。
  杀虫灯诱杀技术。主要利用某些害虫具有强趋光的习性来诱杀,杀虫谱广,诱杀范围大,对草蛉等趋光强的天敌有较强杀伤力。因此,杀虫灯适用于大面积连片种植、城市光源干扰小的平原蔬菜产区或海涂蔬菜产业带。一般每60亩设置一盏杀虫灯。
  色板诱杀技术。主要利用某些害虫具有颜色趋向的习性来诱杀,如棕榈蓟马嗜蓝色、黄色,而蚜虫、烟粉虱、斑潜蝇等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目前,生产上多采用黄色诱虫板,一般每亩悬挂黄色诱虫板40-60张,悬挂高度为离作物冠层约0.1-0.2米。
  防虫网阻隔技术。主要利用防虫网较小的孔目阻止害虫进入危害和繁殖。一般生产上可采用60目的防虫网,而防治烟粉虱宜采用30×60目的防虫网。
  据调查,大面积科学应用“三诱一防”技术,每季农作物可减少用药2-3次,用药量下降30%以上,有效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并且保护了天敌和中性昆虫,有利于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对病虫害的自然控制能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