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萧山新思路破解“猪周期”

  养猪行业似乎总有这样一个周期性的“怪圈”: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杭州萧山的养猪行业同样也在经历着这样一场场轮回的“阵痛”,让许多养殖户“伤不起”。如今,该区正在努力打破“猪周期”的魔咒,一方面将削减生猪养殖量,另一方面加大设施投入,规范病死猪处理,把猪养得精、养得好。
  养猪业是萧山畜牧业的主体。2012年,全区生猪饲养量达262.98万头,出栏商品猪就有161.09万头,年末存栏101.09万头。然而,萧山养猪业也难以逃脱“一年涨、一年平、一年跌”的“怪圈”。以近三年为例,2010年,生猪市场价格一路下跌,跌到盈亏平衡点以下,到2011年,生猪价格较长时间内又在高位运转,到了2012年,生猪价格又趋于回落,跌入亏损点以下。据部分养殖户反映,今年上半年生猪养殖又几乎处于亏损状态,当前价格开始有所攀升实现了微利。
  该如何打破养猪周期的“魔咒”?
  从近日召开的萧山区养猪行业协会第五届会员大会上,笔者获悉,该区正在积极破解这一“怪圈”,努力从源头上控制生猪养殖量,同时也可以减轻环境压力。
  把猪养得精、养得好,则是破局的另外一条思路。尤其是针对病死猪处理问题,该区提出“双轨制处理方式”——对规模养殖场加大投入,增加设施,100%自行对病死猪进行无害化处理。而散户、小户则以镇街为单位,建设处理设施。
  据了解,目前萧山区3万头以上的养猪场有15家,需要自行建立机械化无害化设施,而养殖量在3000头到3万头的生猪养殖场,需自行建立收集点,其他散户由镇街设立收集点,两者最终由镇街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作为养殖户则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生猪的免疫质量,拉长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效益。
洪科 张艾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