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浙江3432条有机认证,只有626条尚在有效期内

农产品有机认证,想说爱你不容易

  前不久,省农业厅对全省有机食品(部分)监督抽检,其中两批次绿茶样品检出多菌灵残留,一批次有机滑菇(干)中检出氯氰菊酯残留。
  随后,这些企业纷纷喊冤。两家茶叶公司更是声称,在抽检前,已经主动申请注销了有机产品认证证书。
  笔者在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查询发现,浙江省内可查询到的有机认证编码记录有3432条,其中93条为注销,24条为撤销,2689条为到期失效,真正尚在有效期内的仅为626条。
  这意味着,曾经让很多农业企业疯狂追捧的有机认证,如今正面临被集体抛弃的局面。
  在这个集体中,不乏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杭州狮峰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有限公司、杭州胡庆余堂药材种植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只是,当初狂热的原因只有一个,而今选择退出,理由各有不同。
账本上发现购买农药记录,胡庆余堂五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6月底产品被检测出农残超标,4月初申请注销有机产品认证,把苍南县五凤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徐登岸推上了风口浪尖。
  大概三年前,徐登岸看中了五凤乡新利村100多亩的山地,生态好、无污染,如此环境种出来的茶叶还怕没有消费群体?于是,他一头扎进了有机茶的生产行列。
  很快,有机产业投入高、产出少的负面效应就出现了,“前两年,几乎每年都要投入十几万元进行转换改造,而改造后每亩茶叶的产量直接减少一半,前后共亏了40万元。”徐登岸心生退意。
  就在这时,也就是2013年3月10日左右,认证机构联系徐登岸,准备进行今年茶叶产品的有机认证事宜。没过多久,徐登岸提交注销申请,整个注销手续将近一月,最终于4月23日公布注销结果,“所以说,就农业厅抽检时间,只能说真是巧合。”
  认证机构的工作人员表示,去年7月,五凤香茗茶叶专业合作社取得证书时,他们曾到基地进行茶园管理环节的检查,而产品检测要到茶叶生产高峰,即今年3月份。
  前几天,笔者联系前述三家检出农残的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他们都一再强调,并未违规使用人工合成农药和化肥。“根据检测报告,农残超标0.14mg/kg,如果违规使用,不可能只检出这么低的剂量。”庆元县濛洲有机食用菌产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氯氰菊酯作为一种小麦、叶菜上使用的杀虫剂,用在菌菇上等于浪费成本,估计是从周边其他农作物种植区飘散过来,或农具盛装造成的污染,“所以,目前还在进一步复查”。
  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负责该项目的工作人员表示,认证机构在环境基地检查时,本就应关注基地的土壤、水域、空气等,要求有机生产基地设置有效的缓冲带,但是要求全年检测空气中的相关数据,则很难实现。
  杭州胡庆余堂药材种植有限公司于2012年5月6日被撤销有机认证,负责人郑先生一直觉得很冤枉,当时质监部门过来进行相关质量检测,在抽查记账台本时,发现农药购买记录,被认定为违规。“而其实那是绿化带的支出账本,并非用于农产品铁皮石斛。”郑先生解释,最终有机认证还是依照文件规定撤销,五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没了有机认证,郑先生还是打算继续按照有机产品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种植,“企业本身就使用羊粪、牛粪等农家肥,产品质量有保证,也就没打算改变生产模式了”。
大家都不能接受“菜比肉贵”,销不出去只能烂在地里
  每年,浙江公信认证有限公司承接七八十家有机认证申请,同时,约有十分之一的企业申请退出。自从2012年3月1日实施新《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浙江省内主动提出注销有机认证的有84条编号。而到目前为止,有机农产品生产企业浙江省内可查询到的有机认证编号记录3432条,其中93条为注销,24条为撤销,2689条为到期失效,真正尚在有效期内的仅为626条。
  这意味着,多数企业的有机认证处于退出状态中。
  这其中注销是企业主动提出退出有机生产销售环节;撤销则是企业在这些环节中,出现违规或不符合相关要求和标准,而被迫终止。“更换企业名称也有可能使编号出现撤销状态。”认证机构工作人员指出,占比最大的到期失效,则是有机生产企业在一年认证有效期满后,不继续进行有机认证,这个数据中也包括一家企业重复记录的数据,如浙江秋梅食品有限公司于2011年停止进行有机产品认证,在此之前,就共留下了5条“到期失效”的记录。
  2007年,秋梅食品刚开始生产有机玉米、倒笃菜、农家干菜等。为了达到有机认证标准,企业将种植基地选在了高山上,山上没有水源,农户从山脚往山上挑水,要是遇上干旱天气,产量就剩一半了。而与之相反的是,基地投入、培育等成本增加50%。“但最终成品售价和非有机产品的价格差不多,经济效益完全没有办法体现。”公司总经理林美华认为,人们还不太愿意为“有机”埋单,秋梅只得在两年前选择退出。
  在宁波七禾有机蔬菜总经理章武军的印象里,2008年开始,有机产品渐热,上海“一亩田”、“多利农庄”等有机蔬菜开始起家,宁波麦德龙超市上马“有机蔬菜”项目。那时章武军还负责着麦德龙超市的生鲜采购,到德国考察有机蔬菜的发展情况,“国外的有机市场,比国内要早近20年,无论是相关的检测标准,还是市场的整体稳定度,大家都能接受‘菜比肉贵’的情况,而如果放在国内,销量就受阻了。”
  按七禾有机蔬菜每亩番茄的产量计算,5000公斤有机番茄,最终只有三分之一能找到销路,其余的只能烂在地里,这些成本转嫁到产品身上,使得有机蔬菜的价格难见跌落之态。
换个名称重新上路,西湖龙井能否种出有机茶?
  在杭州云栖路红庙垅有块不到20亩的茶园,里面的老茶园种着龙井群体种。原先属于杭州狮峰西湖龙井茶手工炒制中心有限公司,如今重新更名为杭州元生西湖有机龙井茶业有限公司,狮峰龙井因此出现在了撤销有机认证信息中。其法人代表潘先生说,经过重新审批认证的编号有效期将到明年5月份。
  种植有机龙井茶,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采用有机种植的方法,保存老茶树的口感。
  从2011年开始,他计划用五年时间把老式的茶园变成有机茶园。“首先要做的就是松土。”潘先生说,他用猪粪替代人工合成肥料,有利于土壤中蚯蚓生长,帮助翻松已经板结的土壤,然后施以羊粪,补充氮元素。“茶树和人一样,免疫力很重要。”茶树一旦爆发严重的病虫害,茶农最终将颗粒无收。
  除了利用综合方法改良土壤,元生公司还请茶科所的专家制定了几套专业的杀虫方法。“一种是生物治虫,在茶树旁种植有特殊香气的花卉,驱赶虫子,或者放养一些鸡、鸟,啄食虫子。另一种是物理治虫,就是使用诱虫板,或太阳能杀虫灯。”
  种植有机茶花费最大的,就是除草了。“使用除草剂,每亩地每年也就200元成本,但这在有机认证规定中是禁止的,只能通过人工除草,一年最少两次,每亩地的人工除草成本也要两三千元左右。”
  潘先生说,经过科学改造,即使是有机茶叶,产量也能达到之前的每亩20公斤干茶,“现在只有一半产量,只是过渡期。明后年产量提升,将能逐渐实现收支平衡,出现略微盈利了。”
  有机产品成本高昂、评估标准上升,这些背后的要求,让不少有意进入的企业却步,“可这也是良性循环的开始。”浙江省质监局合格监督处负责人表示,有机产业有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最终胜出当取质而非取量,高要求的严管之下,更有利于有机产业未来的发展。 谢 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