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七色土

村中石道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有不少用鹅卵石铺就的村道。无论是村中最为宽敞的两条主道——沿溪而行的大街、自南而北的横街,还有村庄内不少纵横交错石径通幽的小弄堂,甚至是出田头的村口道路……都是用拳头般大小的鹅卵石密密匝匝镶嵌而成的。一路石子铺筑出有规律的花纹,路芯往往挑选一般大的石块紧紧地排列成行——这些石径路脊,就像一条挺直的脊梁在路中延伸;两旁错落相间的石子花砌着一片,簇拥着这条路脊,整条路浑然一体。
  村道石径,不知何时铺筑而成,古时驿道莫过如此吧!这些村中石道——应该是我们村里过去最好的道路,好在它没有参杂半点水泥之类的现代建材,好在没有一丁点儿现代机压之类的痕迹,全是纯天然鹅卵石人工铺就,保持着西南边陲“茶马古道”、西北大漠“丝绸之路”般特有的清纯与古朴。赤脚走在上面,圆圆的石块细腻润滑很是凉爽,让人感到特别的接地气。村中石道,在灿烂的阳光下总会透着那么几分晶莹,尤其在旭日朝霞,夕阳西照下——村道石径犹如曼妙多姿的少女一样多情妩媚,风光诱人。每当雨过天晴,被雨水刚刚冲刷过的村道石径,更是透着一股子清新,夹杂着泥石迷人的芬芳,散发出大自然沐浴后特有的香味。这时,你满是污泥的脚丫都有些不忍踏上她那清秀洁净的身躯。
  一条完整的石子路,犹如一幅完美的艺术作品,令人赏心悦目。如若面上偶有缺损,便会给人们带来缺撼。一条完美的石径,其实是很挑剔的,若破损了一块重新补上,这块新补上的石头总会给人一些牵强别扭的感觉,它的融入与和谐同样需要时间的磨合。
  村中石道,在旧时交通中像是道路身份的一种象征。人们走在上面,总让人有一种踏实归宗的感觉,能亲切感受到家乡怀里那股脉脉含情的体温。那时候,我们沿着横街与石径为伴,挎着书包往返在上学的途中;常常与穿开裆裤的玩伴,蹲在石径村道上看成群结队的蚂蚁运物搬家;一起路边玩家家,在路上你追我赶摔个大马爬,一骨碌起来又接着跑;常常放学回来拿个小竹耙,在路上抓稻草衣回家当柴火,有时还能意外地在路上捡到跌落的稻穗或豆粒……这些昔日洒在石径村道上的点点滴滴,总是烙在心里,那么难以忘怀!
  当年老家门前的那条横街石径,陪伴我度过了小时候的欢乐时光。令人惋惜的是,现代生活的匆匆脚步,终于踩碎了往日的村中石道。如今硬化了的现代水泥路,却并未完全抹去我小时候留在村道石径上所有的记忆。生活并不因自然之物一时的消失而完全清除归零,人们总是不断追随时代的脚步而前行!
  昔日家乡呈现给了我一卷守在记忆里的江南水乡水墨画,固然不错;而今,时代奉献给我一幅现代都市的多彩油画,却也同样令人欣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