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在王军良位于温岭市新河镇河头梁村的蘑菇生产基地里,菇农们正在将包装好的双孢菇装上车,准备运往温岭各个菜场和路桥、椒江等周边地区。炎热的夏季本来不适宜双孢菇等食用菌生长,为何王军良的菇棚里却能够长出这么好的双孢菇呢?王军良为我们揭开谜底:“我让双孢菇住上了空调房。”
蘑菇住进空调房
王军良是新河镇硐天南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做了十多年蔬菜贩销的生意,把温岭的毛豆、食用菌、蘑菇、蚕豆等蔬菜销往上海、广州等地。王军良对市场的行情把握比较准确,他看准了蘑菇的营养价值和市场销量。2009年,他开始自己种植双孢菇,并在河头梁村建起了一个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蘑菇生产基地。
怎么才能创造双孢菇效益最大化呢?王军良绞尽脑汁,经过自己的摸索,他把控制好温度和湿度作为管理的重点。去年他灵机一动,购买了空调设备,尝试在夏天种植双孢菇。他将原来两个占地144平方米的7层菇棚连在一起,由一台空调机供冷,通过密密麻麻的管子,将冷气源源不断地送到菇棚的顶部,让菇棚温度一直保持在20℃左右。“双孢菇对温度和湿度都非常敏感。菇棚的温度需控制在10℃~20℃。如果气温低于8℃,蘑菇就会停止生长,高于25℃时,蘑菇就会被热死。”王军良说,“可以说,只要将温度控制好,就能掌握好病虫害的防治,稳定蘑菇的质量和产量。而且以往都是冬春种植销售双孢菇,现在我将种植时间放在夏天,错开了双孢菇大量销售的时间,效益自然就高起来了。”
王军良的想法没错,第一年试验就让他尝到了空调房里种植双孢菇的甜头。今年,王军良购买了15台大型空调,种了20多个菇棚的双孢菇。他的种植基地也成为台州市首家反季节种植的蘑菇基地。
产量高销售俏
8月25日,笔者走进这个大棚蘑菇基地。尽管外面温度很高,大棚内却是凉风习习,整个基地菇棚的室温都保持在20℃左右。这是最适宜双孢菇生长的温度,因此,双孢菇生长非常迅速,每个菇棚每天要采摘两次。“以前双孢菇的生长周期要50天左右,采用空调房种植只要30~40天。”王军良说,“现在每天的上市量就能达到2000公斤左右,成为今夏的时鲜蔬菜。”
“那么安装空调后效益到底如何呢,成本高不高?”对于我们的疑问,王军良给我们算了一笔账。“15台空调大概投资近百万元,每天平均需耗电100度,费用70元左右。以前双孢菇收购价在12元/公斤,甚至更低。而现在双孢菇赶上市场短缺期上市,收购价格就达20元/公斤,零售价就更高了。不仅如此,双孢菇产量也高了很多,以前每个菇棚双孢菇的产量在3500公斤左右,现在达6500多公斤。可以说,在夏季这3个月时间里,每个菇棚的收入可达9万元,效益比以前增加了一半多。”王军良说,“投入的成本在一年内基本就能收回。而且这批双孢菇从7月初开始卖,可以一直卖到今年11月份。到了12月,又可以新种下一批,过年的时候还能卖个好价钱呢。我以前只能在冬春两季卖双孢菇,现在是全年都能销售了。”
如今,王军良种植的双孢菇被来自台州各地的客商上门争相购买。“可以说,现在台州市场上的双孢菇基本都是我的菇棚里出产的。”说起这个,王军良就高兴,因为太受欢迎,许多客商还直抱怨王军良种得太少,“明年我打算继续扩大种植规模,相信到时候效益会更好。”
林绍禹 赵碧莹
王军良在采双孢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