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行利用(就地利用)型
该模式在企业内实行种养结合;或养殖企业与种植业主距离较近,只要通过铺设沼肥输送管网,建设田间贮肥池,就能将沼液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该模式的特点是一次性投资大,运行成本低。但需注意沼气工程附近的农田施肥过多的情况,因此周边需有足够土地消纳沼肥,以防止土壤污染和肥害。
典型案例:杭州市正兴牧业有限公司养殖场日产猪粪尿水约140吨,建有900立方米的厌氧发酵罐、4000平方米氧化塘,铺设4500米沼液管网等,为周边1000多亩果、蔬、竹、茶园及牧草施肥,形成“草养畜-沼气发酵-沼液肥田”的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模式。
2.中介服务(异地利用)型
该模式养殖场内部或周围无足够土地消纳产生的沼肥,通过中介组织运输转移,按种植业主需求,将沼肥配送到田间地头的贮肥池。中介服务是沼肥产业化开发的纽带,也是消化多余沼肥的主要途径。
典型案例:从2009年开始,宁波市鄞州区建设沼肥利用设施和配送网络,扶持组建宁波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沼肥按每吨20元运费给予财政补贴,利用量逐步扩大,2012年配送沼肥7.5万吨,占全区沼肥年产生量的37.5%左右。
3.互助消纳(就地或异地)型
该模式养殖业主和种植业主或经济合作组织之间建立合作关系,互惠互利是双方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沼肥一般由种植业主自行运输。
典型案例:兰溪市彩潮养猪场与畲野果蔬专业合作社签订沼肥利用协议,猪场每天产生的15-18吨沼肥由合作社消化,用作100亩蔬菜基地用肥;开化县齐新养猪场与齐新村签订有偿用气协议,产生的沼气供村民使用,既满足了村民炊事用能,又保障了服务人员进行工程维修、清渣、抽沼液用电、日常管理等费用开支,保证了沼气工程正常运行。
4.技术创新型
该模式通过技术创新,增加沼肥消纳力度,降低使用成本,同时开展沼肥深度开发,拓宽使用范围。
典型案例:宁波长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合作,进行沼液浓缩和沼液做无土栽培营养液试验,争取沼肥深度开发利用,拓展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