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浙江畜牧兽医

生态牧业厚积薄发

三大关键词引领丽水畜牧业转型升级

  •   养殖总量偏小、规模化程度低、自给率不高,这曾是丽水畜牧业发展说不出的痛,但随着生态高效、适度规模等新时期畜牧业发展理念的推进,坐拥青山绿水的丽水市正逐步将区位劣势化为生态优势,现代畜牧业发展呈现出勃勃生机,秀山丽水奏响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生态牧业进行曲,生态产业厚积薄发,“牧”歌嘹亮。
    关 键 词
    生 态 高 效
      一头头白白胖胖的大肥猪静卧在整洁的猪舍中,小猪仔们在宽畅的猪舍中“闲庭信步”,悠然自得。这是位于龙泉市竹垟畲族乡际上村的浙江畲乡生态养殖有限公司生态循环养殖场的情景。
      “现在养殖场有34个‘低碳宿舍’、1个有机肥加工厂、2个1500立方米的分级沉淀净化池,还有3个120立方米的沼气池。生猪现在‘排’出的可都是高效有机肥。”养殖场总经理潘卫平说,以猪粪便为主要原料,加入10%废菌糠,经有氧发酵后,便能制造出可施用于毛竹、茶叶、蔬菜等农作物的生物活性有机肥。
      然而,“畲乡养殖场”的日子并不是一直都这么自得,几年前发生在养殖场里的一场风波,至今让潘卫平记忆犹新。当时养殖场有 3000多头存栏猪,因为无法处理每天3吨多的猪粪和近4吨的尿液,污染了附近菇农的菌棒,300多名愤怒的村民把他的猪场团团围住,而且还砍断了他猪场唯一的一条水管。尽管养殖场支付了菇农100多万元的菌棒腐烂赔偿费,但菇农们始终不愿让他继续养下去。
      投资1000多万元的猪场,眼看就要走投无路,潘卫平心急如焚。污染治理不力几乎将潘卫平的猪场逼上了绝路。但天无绝人之路,绝路中有时也蕴含着机遇。龙泉市农业部门积极向上争取到多个国家级、省级的生态改造项目,投入200多万元对潘卫平的养殖场进行生态化综合改造。
      进行生态发酵零排放改造后,没了猪粪臭,多了有机肥,该猪场每年5000吨粪便经过生态发酵后,转化为3000吨有机肥,卖给当地种菜农户,一年创收超百万元。养猪场用沼气发电,沼液输送到养殖场的果蔬基地,形成了“猪—沼—茶、竹、菜、果等”生态循环模式,做到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畲乡养殖场”就这样起死回生。
      “畲乡养殖场”是丽水市畜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根据“畜牧进山、养殖上山”的思路,该市从规模化、生态化养殖入手,全面开展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治理,大力发展“猪-沼-农作物”等新型高效生态农作模式,推广“废菌棒发酵床养猪”技术,充分利用农田、果园、林地消纳来实现农牧结合、资源化利用,按照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来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排泄物的减量化,最终达到养殖场排泄物“零排放”,从而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处。
    关 键 词
    特 色 精 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营养价值高、无污染、口感好、优质安全的畜禽产品备受人们青睐。
      家地乡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南部,地处山区,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随着大量农民走出大山外出务工,留下了大量荒山、荒田,草地资源十分丰富,加上空气清新,发展养殖业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
      张克忠是家地乡石碧村的一名青年,在乡党委、政府及村“两委”的协助下,他成立了富来草牧业专业合作社,从江苏、浙江松阳等地引进波尔山羊种羊,走上了山羊养殖之路。合作社吸收困难群众入股参与经营,向农户提供种羊、养殖技术和防疫技术。
      合作社形成规模后,改变原先单纯放养方式,通过牧草种植和加工饲料的方式发展规模养殖。合作社不但带动本乡农民一起走上养殖致富之路,而且还带动了周边乡镇山羊养殖业的发展。
      由于该合作社饲养的山羊以本地白山羊和波尔杂交羊为主,采取的又是自然草山放牧结合适当补草料养殖模式,所产山羊品质好,肉质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每年来人、来电求购山羊的人络绎不绝,产品供不应求。
      “一头羊一般卖2000多元,养得好的话,一头羊利润就有1000多元。”张克忠说,现在合作社有成员109户,年可出栏山羊4000多头。
      在群山环绕的松阳“田园牧业”里头,近百头猪正津津有味地吃着拌有绿茶粉的饲料,这些“茶香猪”猪肉市场价卖到每公斤60元;在松阳,以鹊山鸡养殖为代表的林地养鸡业不断发展,鹊山鸡特色养殖已成为我省园地养鸡四大典型之一;在龙泉市易利养兔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带领村民驯养繁殖野兔,年出栏3000多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丽水,正依托生态优势和区域特色,全力打造“洼地”效应,山羊、野猪、野兔、山鸡等特色畜禽养殖蓬勃发展,让消费者充分享受不一样的“舌尖上的丽水”。
    关 键 词
    品 牌 塑 造
      近年来,云和县天盛家禽专业合作社的“孕妇鸡”在杭州等大中城市小有名气。该合作社负责人蓝和平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再到“以品质树品牌”的两个养鸡阶段。
      他2004年开始养鸡,起先养的是白羽肉鸡,存栏量只有5000多羽,到2006年出栏达16万多羽。虽然势头很好,但他发现,很多养殖场经不起风险,任何市场变动都可能本利皆亏,便寻思着从品质上下功夫。
      2010年,他从福建山区发现一种“五黑”(黑毛、黑皮、黑肉、黑骨、黑内脏)鸡种,这种鸡在当地很受孕妇欢迎。他瞅准商机,将五黑鸡种带回云和,进行提纯养殖,专门供应孕妇群体,并依托网络进行营销,还注册了“五德源”商标。“要养好‘孕妇鸡’,就得以伺候产妇月子般的精细来伺候养殖基地。”蓝和平笑着说。过硬的品质,让“孕妇鸡”名声大噪,通过网络订购、预付定金等方式,畅销杭州等地市场,每羽卖到近200元。“呼吸着超清新的空气,喝着比大城市饮用水还要好的水,养殖的畜禽品质自然不一般。”丽水市畜牧兽医局局长林宇清对该市畜禽产品的品质颇为自信。
      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为大力推进畜禽品牌建设,该市先后开展了“绿谷十佳畜产品评选活动”、“绿谷十佳畜产品名菜评选活动”、“七山头土猪节”、“我们养猪吧”、“松阳生态畜产品品尝推介会”等活动,宣传推介丽水生态精品畜牧业,缙云五莲星缙云麻鸭系列、遂昌黄泥岭土鸡、松阳早上好鹊山野鸡、景宁飞越世界肉鸽等一批畜禽产品逐渐打响品牌。
      为进一步走好差异化发展路子,大力发展生态精品畜牧业,该市出台扶持政策,扎实推进新型畜牧产业主体培育,成功组建了遂昌珠联畜牧专业合作社等14家新型畜牧产业发展主体。
      由个体散养到规模养殖,由政策拉动向效益驱动转变,由数量扩大到数质并举,丽水现代畜牧业发展呈现出一幅蒸蒸日上的美好场景。
    叶海林 季炳根 余后浪 刘德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