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农机化

行业论道

企业切莫把农机补贴视为救命稻草

  不久前,各大媒体不约而同地公布了今年农机补贴的金额:217.5亿元。由年初传闻的271亿元一下子缩水53.5亿元。本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年初的271亿元并不是政府公开发布的数据,只是坊间传言而已,传言就不是板上钉钉,传言就可能存在变数。就是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在行业内,尤其是企业中,产生了不小的冲击波。悲情顿时笼罩整个市场,大家开始怀疑今年农机市场会否如年初预测的那样,沿着上升通道运行,一些企业开始调整市场预期,下调生产计划。
  其实,我们需要冷静地看待农机补贴。从纵向看,今年的补贴额度并不比去年的少,为何对大家形成如此的冲击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近年来农机补贴好像已成为一些企业的救命稻草,成为市场运行的风向标,大有什么都可以变,惟独补贴只能增不能减,否则企业就会断奶。
  毫无疑问,自2004年我国实行农机补贴政策以来,确实在推动农机化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补贴金额年度增势强劲,成为农机市场强大的驱动力。
  然而,在一些企业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即农机市场走势由农机补贴额度决定。但我们同时必须看到,在农机补贴形势下,一些农机在市场上依然跌宕起伏,一些农机需求依然张弛有度。这说明我国农机市场有其内在的固有规律,不因农机补贴而兴旺,也不因农机补贴而衰亡。农机市场的根本发展动力是需求。
  今后我国农机补贴出现一些新动向是不可避免的。第一,农机补贴的补贴品类逐年增多,今年的补贴达到了12大类、48小类、175个品目,这决定了我国农机补贴资金不断分散。第二,农机补贴作为政府引导市场需求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三大作物逐渐实现机械化,其补贴的重点必将发生转移,一些“大众产品”可能逐渐淡出补贴范围,诸如与三大作物相关的一些机具。相反,作为“小众产品”的经济作物,因为机械化水平很低,或将成为今后农机补贴的重点。第三,市场需求才是决定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譬如今年南旱北涝的极端天气,导致我国的排灌机械同比增长150%以上就是一个例子。第四,在同样享受补贴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市场表现依然迥异,以上半年全喂入水稻收割机为例,整个行业销售严重下滑,而个别企业逆势增长、供不应求。
  农机补贴,用好了是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用不好,则可能成为“隐形炸弹”,改变企业的发展方向。过分依赖补贴政策必将产生严重后果:导致企业市场营销能力、产品研发能力严重衰退,市场研究、营销、品牌传播退步,技术、产品创新式微……企业不可不思矣。
叶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