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食品药品安全

全省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六大案件

  打击保健食品“四非”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联合工商、公安部门,通过监督检查、举报投诉、抽样检测、广告监测等挖掘案件线索,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紧密衔接,保健食品违法案件查办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近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了专项行动中已经结案的六起重大案件。
  一、绍兴市新昌县王某涉嫌销售假冒保健食品“红牛”饮料案
  在打“四非”暗访中,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得到线索,绍兴市新昌县等地有人销售假冒“红牛”饮料。经绍兴市工商、公安、食药监三部门组成的调查组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薛某、杨某等人在广州市白云区和镇鸦湖村建立地下生产窝点,生产假冒保健食品“红牛”及普通食品饮料“加多宝”等,假冒产品销往江苏、浙江、江西等12省份。
  8月22日至26日,多省公安统一收网,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打掉犯罪团伙3个,捣毁生产、仓储、销售窝点8处,涉案金额1418.5万元,其中绍兴当地500余万元。
  二、台州市仙居县张某销售假冒保健食品“三宝牌珍杞胶囊”案
  5月15日,台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根据广告监测发现的线索,对“仙居县健生堂”进行检查。发现该处出售的名为“台湾舒筋草TM洗骨胶囊”(小字体标示为“三宝牌珍杞胶囊”)涉嫌夸大宣传,随后检测发现产品含有消炎镇痛的双氯酚酸盐成分,属非法添加。
  由于案涉及全国25个省市,9月中旬,多地公安机关统一收网,在我省仙居县以及吉林、山东、广西等地共抓获制假售假犯罪嫌疑人5名,查获大批成品,总涉案价值达700余万元。
  三、“4·15”生产销售假冒保健食品案
  去年12月和今年4月,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先后接到举报,反映有人在酒店通过讲座促销保健食品“消栓三通”胶囊(紫竹牌双清胶囊),质量可疑。
  经查,“消栓三通”胶囊为假冒保健食品,在浙江、甘肃、江苏等地有专人负责促销,且建有销售网站,配有专业销售讲师,在全国各地演讲。
  6月下旬,在公安部经侦局统一指挥下,成功抓获嫌疑人员16人,刑拘6人,打掉生产型团伙1个,销售型团伙2个,涉案金额2500余万元。
  四、绍兴市杨某等人生产、销售假冒保健食品案
  绍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接群众举报,越城区北海街道玛格丽特广场有人销售冬虫夏草口服液、人体免疫白蛋白多肽希神口服液等保健食品。经调查,发现产品均为假冒保健食品。
  该团伙以“爱心中国行”公益活动为幌子,骗取老年人信任,并涉嫌诈骗。案件涉及5个省市,案值达2000余万元。目前,公安部门成功抓获嫌疑人员16人,刑拘4人。
  五、强力胶囊系列假药暨保健食品非法添加药物成分案
  去年6月,省食品药品稽查局接到举报,反映“金葵宝”强力胶囊标注批准文号有问题。经检测,其违法添加西药西地那非和他达那非。
  目前,公安机关已抓获犯罪嫌疑人7人,捣毁生产窝点2个、销售窝点5个、仓库4个。涉及该案的陕西省违法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已移送辖区管理部门处理。
  六、朱某涉嫌销售“清血化糖TM苗特 葛灵胶囊”等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案
  今年5月,嘉兴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接到消费者投诉,称其父亲服用了在某宾馆购买的“清血化唐TM苗特 葛灵胶囊”,出现严重低血糖症状。
  经查,犯罪嫌疑人朱某用两张假身份证、四个化名,以讲座、会议营销形式向老年糖尿病患者推销多种存在非法添加的假冒保健食品。6月28日,全国集群战役同步发动收网,北京、天津、重庆、湖北等地公安部门各捣毁1个销售窝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4人,涉案金额达3000万。 潘 科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