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不久前,强台风“菲特”重创浙江,不少地方农作物和农业生产设施受损严重:水稻被淹、菜地被毁、生猪死亡、大棚倒塌……
大灾过后,恢复生产、减少损失成为当务之急。近日记者在重灾区宁波采访时发现,覆盖全市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下简称“政策性农保”),为当地农民及时恢复灾后生产撑起了一把有力的“保护伞”。
农保理赔,第一时间到位
清洗消毒猪圈、给猪做体检……强台风“菲特”过后,奉化市新联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世利并没有松一口气,养猪15年的他,知道灾后防疫防病同样松懈不得。由于猪棚受淹,公司一共死了4000多头猪,损失惨重。“还好我参保了政策性农保,台风一过,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就来核查损失,按照定损结果和理赔标准,我已经拿到70万元的理赔款。”蒋世利告诉记者。
和蒋世利一样受益的还有奉化市绿苑果蔬专业合作社。在此次台风期间,合作社有100多亩水稻绝收。理事长李吉龙告诉记者,台风造成的积水一退,保险公司就上门核定损失,理赔款会在近期打进他的账户。
强台风“菲特”给奉化农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而台风过后,政策性农保这把“保护伞”的作用立刻显现。记者从奉化市政策性农保协调办了解到,今年该市共有6609户农户购买了政策性农保,截至目前,全市养殖险定损工作已结束,有580万元理赔款送达受灾农户手中,另外水稻的受灾情况正在定损中,预计还有1200万元左右会陆续赔付给参保农户。
奉化市的政策性农保让当地农民吃下了“定心丸”。在宁波其他县(市、区),像这样的保险也让更多农民安心放心。据悉,台风过后,宁波市、县两级农保协调办就积极配合人保财险宁波分公司迅速开展查勘定损及理赔工作。截至10月28日,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已因“菲特”赔付3425万元,其中种植业2264万元,养殖业1161万元,除水稻外,其他险种的受灾理赔工作已基本完成。
政府推动,为农保“保驾护航”
强台风“菲特”过后,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发挥的积极效果正是近年来当地政策性农保发展成效的缩影。通过多年发展,如今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已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2006年6月,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共保体正式成立,由人保、太保、平安等15家商业性财保公司共同组建而成,共保体按照“政府推动+共保经营”的经营组织模式,按照共保体章程约定的比例分摊保费、承担风险、享受政策,共同提供保险服务。
而作为一项弱势保险,要让政策性农保共保体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健康,离不开政府的主导推动。为此,2006年,宁波市成立了政策性农保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发改委、市农业局、市财政局、市农办和宁波保监局等多个部门,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就设在该市农业局。
据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协调办有关负责人介绍,宁波的政策性农保经营模式可以用“政府推动、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共保经营”来概括。“为支持这一项目进行,政府曾多次发文,出台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政策,减轻农民的参保负担。”协调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2007年起,宁波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户保费补贴,随后逐年增加,去年增加到4400余万元,实行对参保险种由财政给予不低于50%的保费补贴,其中水稻、能繁母猪等国家和省定的必保品种保费补贴按照国家和省定标准执行,其他选保品种市和县(市、区)按比例分担。
保费补贴政策为农民带来的是切切实实的好处。蒋世利告诉记者,现在公司一年100多万元的生猪保费,农民个人只需交纳25%,剩下的75%都由政府埋单。
正是在宁波市政府的有力推动下,近7年来,当地的政策性农保在巨灾面前展现出了强有力的保障能力。截至去年底,宁波已累计向全市47.29万户(次)农户提供了124.56亿元的风险责任保障,累计向全市4.82万户(次)参保农户支付了22112.09万元赔偿款。今年,全市投保农户达到13.9万户(次),保额44.33亿元,这一发展速度远远超出一般商业保险的增长速度。
险种扩大保额提高,农民得实惠
除了参保人数的不断增加,近年来,宁波市政策性农保的险种也在逐年增多。“在制定险种的过程中,我们及时根据地方农业特色灵活增设保险品种,更好地适应农户的现实需要,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经营思路,每一个保险产品都要经历从调研到试点,再到全面铺开的过程。”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协调办负责人介绍,现在,宁波政策性农保的险种已由2006年的3个增加到如今的21个,包括水稻、小麦、油菜、蔬菜大棚及附加农作物、露地蔬菜、奶牛、能繁母猪、肉鸡、淡水养鱼、水产养殖大棚等,保险区域也从2006年的慈溪试点到现在向全市全面推开。
政策性农保的全面铺开,最受益的还是农民。宁波鄞州区种粮大户许跃进告诉记者,自己每亩水稻保险只要交2元钱,遭灾时能获得最高800元赔偿,这颗“定心丸”让他吃得放心舒心。据了解,2007年宁波政策性农保在鄞州区推出时,水稻每亩的保额是400元,到今年,水稻保额已经调到了每亩800元。“我市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又经常会遭受自然灾害,所以农业保险更要紧。”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协调办有关负责人说,宁波为此还在全国首创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同时不断扩大各个险种的承保覆盖面。以育肥猪为例,今年的承保覆盖面将超过80%。“尽管不少保险品种的风险高,赔付率高,但我们一直以农民利益为先,坚持承保。”
如今,宁波政策性农保已形成了良性发展态势,真正做到了让农民得实惠。“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农保政策,进一步明确财政保费补贴的具体险种和标准,稳步扩大农险经营范围,根据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开发新产品,对重要农产品的保障程度不再只停留在基本的‘保成本’上,保额还会进一步提高。”宁波市政策性农保协调办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