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浙江气象

知农意 接地气

——全省气象部门服务秋收冬种侧记

  金秋时节,正是秋收冬种的繁忙季节,而此时也是冷空气影响频繁、天气变化莫测的时候。天公是否作美?稻谷收晒是否顺利?面对冷空气影响带来的阴雨天气,农民朋友又该如何应对?为服务好秋收冬种生产,全省气象部门上下联动,依托农技人员、气象人员、农业大户结成的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机制,早调研,重减灾,强保障,优服务,多管齐下开展有针对性的农事气象服务,帮助农民排忧解难,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把预防措施送到农民心上,奏响一曲气象服务农业之歌。
上下联动接地气
  秋天的田野处处呈现一片丰收景象。早在9月中旬,暑气未消,全省气象部门就启动秋收冬种气象服务活动。“气象服务要做早、做细、做实。”在秋季农业气象服务专题分析会上,省气象局对全省秋收冬种气象服务作出部署。
  9月13日,丽水龙泉,由省农业气象中心和丽水市县农气人员组成的服务小组来到田头,现场调查农户对秋收气象服务的需求,面对面了解农户的想法和存在的困难。山区农户大都种植单季稻,“我们这里的水稻生长发育期相差很大,有的已开始收割,有的还未成熟。”当地农户告诉农气人员。“水稻生育期差别大,是由于地势高低不同、气温落差大等原因造成的。”气象专家提醒农户,晚稻已收割田块的病虫容易迁移到未收割的田块,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因此要重视病虫害防治,同时要求当地气象部门加大气象提醒服务,把服务做好做实。通过走访,农气人员了解到,由于今年罕见的高温天气对稻穗分化影响大,导致水稻空壳率增多,因此下一阶段要加强秋季连阴雨的预报,尽量减轻不利天气对农作物造成的影响。
  与此同时,省市两级农业气象中心加强与农业、林业部门联系沟通,组成涉农专家联盟,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多部门会商、联合需求调研等形式,广泛了解各地秋收冬种生产进展和服务需求,力求气象服务产品更加“知农意”,服务方式更加“接地气”。
防灾减灾是主律
  强台风“菲特”重创浙江。早在台风到来前,浙江农业气象中心就迅速行动,工作人员放弃国庆休假,加紧制作了防台农业气象专报《台风来袭,农业需做好抢收等防台措施》,提出“我省正值秋收关键期,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可能会对我省的秋收造成严重的影响,建议各地密切关注,及时抢收,加强防范”。
  气象预警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发布平台向各部门防灾减灾责任人传递,各级气象部门以直接电话联系、上门服务等形式对农户进行指导。在各大农业产业功能区,直通乡镇的电子显示屏、气象预警大喇叭等传播媒介上第一时间把防台气象信息提示告诉农户。
  受“菲特”影响,全省晚稻倒伏和受淹严重。浙江气象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10月8日,浙江省农业气象中心再次发布服务专报《天气逐渐转好,晚稻田灾后补救要及时》,建议各地“待天气转好后,积极采取晚稻田灾后补救措施。加强稻田排水、尽快尽量扶直倒伏晚稻,加强对各类病虫害的监测和防治”。
贴心服务到田头
“你们来得正好,帮我看看那几亩受灾的晚稻怎么办,该采取什么措施?”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罗家甸村的金老伯拉着农气技术人员的手说道。
  为使涝灾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强台风过后,嘉兴市气象局农气人员分成两组来到受灾较为严重的油车港镇和王江泾镇开展服务,与当地气象协理员一起指导农户做好灾后田间管理,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针对秋收冬种期间嘉兴市农业生产的特点,嘉兴市气象局还与市农经部门开展联合会商,共同分析天气趋势,并联合提出了台风后期农业管理技术要点,内容涵盖了后期天气趋势预测和晚稻、渔业、瓜果蔬菜等方面的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在受灾更为严重的宁波地区,为帮助农民科学开展救灾减灾工作,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省气候中心联合市、县两级农气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调查晚稻受灾情况,指导农户根据当前天气特点,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在温州,市县两级农气技术人员则深入永嘉鹤盛、枫林等乡镇田间地头认真调查晚稻倒伏情况,根据不同灾情,给予分别指导,并嘱咐农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联系气象局工作人员,为灾后秋收冬种生产打下基础。
  汪玲玲 梁晓妮 张漪俊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