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成就展示

绍兴现代农业“歌声嘹亮”

  近年来,绍兴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省、市有关农业农村会议精神,按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的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保障供给、提升产业、致富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根本目标,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总抓手,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设施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8810”三年行动计划,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循环、高效、持续、文明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现代农业发展进入“黄金期”。2012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78.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706元,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发展“五大”农业谱写“多声部”
“十二五”以来,绍兴市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产业体系更加完善,设施装备更加先进,科技支撑更加有力,农产品质量明显提升,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更加广泛,生态环境有效改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农业现代化进程走在前列。
  科技农业广泛应用。以茶叶、蔬菜、水产、畜禽、花卉、干鲜果等主导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鲜明、布局合理、良种普及、良法应用、良器装备的科技农业,建成一批比较稳定的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全市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20万亩次以上,实施统防统治30万亩次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74%。
  加工农业日趋完善。依托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和提升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深化强龙兴农工程,推进农产品加工园区建设,加快企业科技创新。2012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206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6家,年销售额5000万元以上企业170家,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总收入361.2亿元,实现利润23.4亿元,分别比2010年增长23.5%、20.6%。
  城市农业有效发展。稳定发展粮食及蔬菜、畜牧、茶叶等农业生产,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构建设施先进、生态高效、功能多元的城市农业产业体系。201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281.6万亩,总产量达120万吨,粮食生产实现连续9年稳定增长;蔬菜总产量240.63万吨,总产值50.22亿元;茶叶总产量5.1万吨,总产值25.9亿元;水产品总产量9.7万吨,总产值25.5亿元,年末生猪存栏数125.1万头,年出栏生猪198.4万头。
  休闲农业加快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类茶园、果园和外荡水域和大中型水库资源优势,建设一批市民喜爱的休闲农业观光园区。通过举办名优水果“开摘节、采摘游、赏花踏青”等节会活动,形成亮点纷呈、各具特色、功能多样、效益显著的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格局。2012年,全市农家乐景点共接待游客770.9万人,营业收入9.8亿元。
  开放农业提质增效。按照“有限区域,无限发展”的思路,坚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深化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外建基地,外拓市场,外引资源,全力提升跨区域产业化经营效益和水平。2012年,全市外拓基地面积778.6万亩,总产值41.2亿元。全市农副产品出口额7.2亿美元,比2010年增加30.7%。“十二五”以来,全市农业利用外资新批项目数14个,合同外资6163万美元,实到外资5812.5万美元。
实施“六项”重点弹好“协奏曲”
  围绕保供给,优结构,着力稳定农业生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目标,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蔬菜、水产、畜牧、茶叶等主导产业层次,稳定提高主要农产品自给率,农业生产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粮食安全基础不断夯实。粮食生产实现连续9年持续稳定增长,连续3年、累计7次获得“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投资1000万元成立的浙江绍兴会稽红茶业有限公司,“会稽红”红茶已批量生产上市,开启红茶生产发展的新篇章。绍兴会稽山古香榧群正式被联合国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以山地经济林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农业文化遗产利用系统。
  围绕建平台,强示范,着力推进园区建设。坚持以工业园区的理念指导农业园区,持续加大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推动园区建设不断深化。园区累计投资超23亿元,已有3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15个主导产业示范区、3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通过省级验收,82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通过市级验收,已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43.6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复种指数达到200%,良种覆盖率达100%,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现代农业园区内钢架大棚、喷滴灌、温湿调控设备等现代设施普遍应用,农田有效灌溉率基本达到100%,旱涝保收率达到93%以上。
  围绕育主体,抓投入,着力推进转型升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增强农业竞争力,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实施“两区”建设、产业提升、菜篮子工程等项目上发挥积极的作用。2012年,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206家,销售收入361.2亿元,实现利润23.4亿元。全市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580家,社员5.62万人,联结基地86.8万亩,带动农户62万户。全市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达219家。
  围绕健体系,保安全,着力强化质量监管。研发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管理系统,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黑名单”制度,加强对失信企业的监管,倡导诚信经营。对市区重点农产品生产单位质量安全实施网格化管理,实行动态监控。在历次抽检中,畜禽产品合格率均为100%,蔬菜、水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6%以上。加强“三品一标”品牌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开展保真打假专项行动,加强用标规范化。全市有效期内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387个,有效期内的A级绿色食品56个,有机食品33个。
  围绕抓示范,促推广,着力促进科技应用。围绕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市、县、镇、村农技推广体系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以及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开展千名农技人员大调研、大走访、大服务活动,大力推广良种、良法、良机,引导农业适用技术推广示范应用。2012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42.17万千瓦,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2%,良种覆盖率达99%以上,行政村建网率达100%。建立全省首个种子种苗服务平台,“浙系长毛兔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项目获2012年度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围绕强活力,增后劲,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2012年,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103.3万亩,流转率达55%,居全省第二;流转出土地的农户49万户,占承包土地农户总数的51%,有119个村实现了整村土地流转。积极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通过建立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主办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名优茶展示展销,组团参加省农博会、上海农展会等,进一步打响绍兴特色农产品品牌,拓展农产品市场空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