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鱼虾与花鳖,山上笋竹与黄芽。西瓜枇杷甜如蜜,畜禽花卉一枝花。珍珠颗颗亮闪闪,植桑养蚕顶呱呱。”一首并不工整的七律,却生动地道出了德清现代农业的兴旺发达。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长于莫干山脚、下渚湖畔的德清人民,依靠着勤劳的双手,在秀山丽水间建立了一片片水产、竹笋、畜禽、茶叶、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将“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德清,变成了名副其实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竹茶之地。
距德清县诚信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中心在杭州市西湖大道隆重开张不足一月,11月22日,德清人又将携带他们引以为豪的优质农产品,前往杭州参加一年一度的省农博会。届时,莫干黄芽茶、山伢儿早园笋等莫干山珍,生态甲鱼、水精灵青虾等下渚湖鲜,以及极富田园风味的优质大米和特色水果将组团前往,为德清农产品开拓杭州市场再添后劲。
与别的展团不同,德清的优质农产品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德清嫂”。
“德清嫂”的内涵:
讲道德、更健康
德清县在充分发挥生态、区位、产业等优势的基础上,探索将道德文化领域的创新优势融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培育中,大力实施“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确保了农产品品质和安全的提升。
——德清县委书记张晓强
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无论是在德清县诚信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中心,还是在省农博会现场,许多德清名牌农产品的外包装上都印上了一个“舞动的D”:一只象征诚信、关爱的巧妇之手,与珍珠、青虾、鱼、竹叶、茶叶等特色图形一起,构成了一个灵动秀美的“D”字母,让人们对德清的秀美山水和丰饶物产一目了然。
没错,这正是由德清百家优质农业企业联合而成的“德清嫂”品牌标志。“德清嫂”甫一诞生,便与“诚信”两字密不可分。
德清拥有24万亩蔬茶果等种植业基地、近20万亩水产养殖基地和出栏量可观的畜禽养殖基地,所产农产品半数以上销往杭州、上海等地,是杭州都市圈名副其实的“菜篮子”。为倡导农产品企业诚信安全生产,保障食品安全,2012年9月,德清将公民道德建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有机结合,启动了“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2012年10月,德清县诚信农产品联盟正式成立,这是省内唯一一家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起,将公民道德建设融入农产品规范生产的行业协会;今年2月,全县首批30个诚信农产品示范基地(企业)认定公布;10月28日,随着德清县诚信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中心的开张,诚信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德清嫂”商标图案正式投入使用。
“‘德清嫂’系列农产品,是我县优质农产品的标杆,可以说,凡是贴有‘德清嫂’标识的农产品,绝对是安全放心有保障的。”德清县农业局产业科负责人表示。或许正是得益于政府公信力的有力保障,德清县诚信农产品(杭州)展示展销中心开张首日,便有4.5万元销售额入账,“德清嫂”首次亮相可谓光彩夺目。
管理者的智慧:
区域公用品牌的新实践
只有原料有机、种养生态、加工科学、销售诚信、安全绿色的农产品,方可统一使用区域公用品牌——“德清嫂”标识。
——德清县农业局局长胡雪荣
与“安吉白茶”、“常山胡柚”等省内知名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只局限于某一类农产品不同的是,“德清嫂”的使用范围更广,茶叶、鱼虾、水果、花卉、蚕桑制品等几乎所有德清县内的农产品,都可以申请使用。在区域公用品牌频频爆出质量、信誉等问题的今天,德清人打算如何推广、打造并保护这一品牌,使之真正成为德清优质农产品的代言者呢?“推广靠宣传、打造靠诚信、保护靠管理,目前最重要的,是继续深入推进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扎实、快速打响‘德清嫂’这一品牌。”德清县农业局局长胡雪荣表示,产品质量是品牌的生命和灵魂,是农业发展核心竞争力的根本。为保证农产品质量,德清县从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示范教育等多方面入手,通过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民间奖项、实施溯源工程、打造诚信基地、完善奖惩体系等措施,全力守护诚信农产品安全底线。2012年,德清县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8.3%,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
针对以前德清县农产品商标散、乱、小的情况,德清县将采用区域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品牌”运行模式,以实现统一标志、统一宣传、统一推介、统一管理。据介绍,德清县食用农产品拥有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省级名牌产品和名牌农产品10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级著名商标7个,目前,这些品牌的持有单位大部分都加入了诚信农产品联盟,联手扛起了“德清嫂”大旗。
为规范管理,德清县制定了“德清嫂”商标运作方案和使用管理办法,对诚信农产品的准入条件、退出机制作出了详细规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扩大标准化技术应用面,促进农产品“按标生产、按标上市、按标流通”。目前,全县已有各级农业标准规范24项,建立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示范项目)15个。
徐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