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17版:成就展示

全面提升

农田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

  2011-2012年,宁波粮食生产功能区标准化建设项目新建和改造排水沟28.3万米,新建进水渠17.3万米,新建和修缮机耕路16.6万米,硬化机耕路7.3万米,新建机坡7000个;现代农业园区3年来累计新修沟渠320.85千米,新建或修建机耕路429.76千米,开展土地整理与地力提升10.1万亩。“两区”内,沟、渠、路、桥、泵、河道等农田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基本实现了“农田成方、道路相通、沟渠相连、河道通畅”,确保了农业旱涝保收和防灾抗灾能力。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进一步提升
“两区”内新型适用农机具、智能大棚、喷微灌、工厂化育苗等高技术含量的设施装备得到广泛应用。粮食生产功能区内全程机械化率达90%以上,其中机耕、机收率达100%。近3年,园区新建温室、连栋及标准大棚13546亩,新建喷微灌设施23542亩,新增畜禽舍101444平方米、新建标准鱼塘面积16619亩,新建保鲜冷库26686立方米。全市在建和已建的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共建有大棚9.9万亩,喷微灌面积14.2万亩。
农业综合效益进一步提高
  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粮食产量明显高于全市平均产量。2012年鄞州区洞桥镇单季晚稻示范方,攻关田最高亩产1014.3公斤、百亩方平均亩产963.65公斤,再次打破全省单季晚稻攻关田和百亩方亩产吉尼斯纪录,并创全国百亩方亩产新纪录。建成的蔬果及水果精品园亩均产值达9876元,亩均增加产出2570元,水产养殖园区亩均产值达3.65万元,亩均增加产出7647元。“两区”内初步形成了产业小循环、区域大循环的循环农业业态,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