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大概有3亿多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今年有累计3800万人中断缴纳保险。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珍指出,在人社部做的一项调查中,有23%的工作人口中断了缴费。专家称多地养老保险金支出远远大于收入额度,中断缴纳社保将加大个人账户空账压力。
3800万人中断缴纳社保,相当于城镇职工参保的一成多,这显然不是一个小数目。那么,这么多人里,有多少是自愿主动放弃,又有多少是被迫无奈中断?他们是都“每月定存500元”自我养老去了,还是根本就没有任何养老规划?将来等他们老了的时候,谁来给他们养老?因为中断缴纳社保,退休年龄够了却因参保年限不够而无法退休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多,这是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
其实,中断缴纳社保的不外乎两种情况,要么已经达到最低缴费年限15年,不愿再续缴;要么因其他原因不得不暂时或彻底中断缴纳。如果延迟退休却又不能提高退休待遇,选择缴满15年后不再续缴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与此相对应的,将是这些人退休后养老金水平的必然低下,甚至连累整体的退休待遇都无法提高,到时可能会滋生的不满情绪已然可以预料。更重要的是,现收现付制下,如果更多人都只缴15年,当下养老金支付也许都会有问题。
当然,更多的可能是后一种情况。其中,流动性很大的务工人员,因为全国统筹迟迟不能实现,他们在更换工作地时不得不选择中断,而且只能拿走个人账户里的钱,社会统筹的部分则白白作了贡献。还有很多下岗失业者,没钱自掏腰包继续缴纳社保。而那些在小企业“非正规就业”的人,因劳动执法不力,用人单位拒买社保的现象比比皆是。以上这些人,本是最缺社会保障的弱势群体,却偏偏缺少社保兜底,甚至被倒逼不得不退保,这是最需关注的。
3800万人中断缴纳社保,或是主动的理性选择,或是被动的无奈之举,或是表达对社保低效的“用脚投票”。为解决这一些问题,一要加强劳动执法保护劳动者权益,尽最大可能实现应保尽保;二要尽快实现全国统筹,改变社保体系对流动人群的驱逐效应;三要提高社保管理水平和资金规模效应,不使其比银行定存的收益还低;四要通过养老金“并轨”、国企分红补充等多种方式,提高社保参保的吸引力……
总之,要让制度设计更合理,让养老待遇逐步提高,让无奈者不再因被迫中断而无奈,让理性者不再视主动中断为理性。 盛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