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1月27日的一场强冷空气过后,临海西兰花基地气温降至10℃以下。这看似十分平淡的天气变化,在西兰花生产技术领域却产生了两个重要的后果:第一,对少量存在的斜纹夜蛾、菜青虫、小菜蛾等昆虫来说,它们在本年度的取食生涯已经结束,它们从此被“打入冷宫”,开始休眠;第二,对西兰花菜农来说,不需要使用农药了,本年度又一次实现了农药“零使用”。
在2012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出口西兰花质量安全示范区”后,临海西兰花质量安全模式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肯定,“农残零检出技术管理体系”被专家学者认为是全国首创。2012年度临海西兰花生产基地首次实现农药“零使用”,创造了农业安全生产模式——定植后不使用农药。2013年度基地继续实现了农药“零使用”,进一步巩固了这一安全生产模式的可靠性。
据介绍,这一模式的成功,主要有赖于两方面的有力支撑:一是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临海市地处浙中沿海,1—2月份连续2个月平均温度为6℃左右,最低气温一般为-3℃。适宜的低温条件十分适合西兰花生长发育而不适合病虫害生长发育,12月至次年4月主要病原菌和有害昆虫都处于休眠期,西兰花生长后期基本没有病虫危害,12月开始无须施药。有了这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以临海市上盘为中心的台州沿海地区成为了全国冬春西兰花最佳优生带。二是依靠完善的生态技术,包括全年合理轮作、实施废弃茎叶翻耕处理、依靠品种解决主要病害等,特别是上半年合理轮作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生产基地统一种植南瓜、西瓜、毛豆等非十字花科作物,积极推广早稻、实行水旱轮作,全面切断了小菜蛾等主要虫害的食物链,大大减轻了病虫害基数。
苏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