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廷尚 通讯员 李鹏
又是一年岁末。当广大农民在冬种中播撒来年丰收的希望时,今年农机化事业取得的喜人成绩,给广大农户带来的喜悦依然在人们心头荡漾:农机农艺紧密融合,更多先进农机化技术落到田间地头,农机服务主体更加壮实,农机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农机化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为我省全面实施农业现代化“8810”三年行动计划、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物质装备支撑。
政策实施更加高效,装备基础进一步夯实
购机补贴政策的规范、高效实施,始终是农机部门落实这一惠农政策的工作重点。今年以来,我省继续深化“全价购机、县级结算、直补到卡”试点工作,允许小额补贴机具“先购买、后申请”,审核权限下放至乡镇,进一步简化了程序,方便了农民,得到农业部、财政部的充分肯定。
为缓解全价购机给农民带来的资金压力,让更多的农民买得起农机,我省农机系统进一步细化落实与邮储银行的战略合作协议,研究制定金融支持农机化发展实施方案,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机产销企业提供帮助解决资金问题。
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农机购置补贴阳光行动,全面公开补贴政策及相关工作信息,增强政策实施的透明度和服务效能,促进补贴工作更加规范、更加高效、更加廉洁。继续抓好政策实施督促检查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补贴政策落实绩效管理,进一步提高财政补贴资金使用效益。
截至目前,全省(含宁波)已实施中央购机补贴资金3.41亿元,省县两级配套补贴资金7277万元,受益农业生产经营主体59011户,带动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6.61亿元,涉及各类农业机械12.67万台(套),农业物质装备基础进一步夯实。
在实施购机补贴政策的同时,我省同步推进高耗能农业机械报废补偿政策、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的实施,全省目前已实施报废补贴资金3108.7万元,共计报废拖拉机、联合收割机10557台,更新拖拉机、联合收割机890台,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机农艺融合更加紧密,作业水平进一步提升
农机与农艺(牧艺)的融合,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农机化水平的重要举措。为此,我省探索建立健全农机农艺(牧艺)融合工作机制,省农机局联合省种植业局、省农技推广中心制定《水稻育插秧机械化工作指导意见》,明确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合力共推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联合省畜牧局继续开展畜牧自动喂料系统试点示范,进一步加大推广力度,全省各规模养殖场新安装自动喂料线1700余条,累计达到3000余条,覆盖近45%的300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
我省大力推进农机农艺(牧艺)融合示范区的建设,到目前,全省已建立示范区(片区、点)73个,已成为我省农机、农技科研的试验区和农机化新技术推广的先行区。
在农机化技术的推广上,我省农机系统在落实农机作业环节补贴、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等政策的基础上,主动结合农业“两区”建设,大力推进农机化示范区、粮食及主导产业机械化示范工程建设,整片、整村、整乡乃至整县推进农机化发展,有力促进了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今年,全省新建省级农机化示范县2个、示范镇29个、示范基地248个,已形成了4个全国示范区、11个省级示范区、150个示范镇和950余个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面。
统计数据显示,全省今年共推广水稻机插面积268.3万亩,比上年增加25.3万亩,机插率达到21.5%;油菜机收面积26.2万亩,比上年增加1.3万亩;批次粮食烘干能力超过4.17万吨,预计全年机烘粮食(稻麦)220余万吨,增幅超过 30%,稻麦机烘率达到34.6%;水稻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预计可达71.5%。
经营主体更加壮实,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主体壮则实力强。一年来,我省农机系统高度重视农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服务主体的培育,大力发展水稻育秧、粮食机烘、产后加工等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推行“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等农业生产外包性服务,有序引导开展农机跨区作业,着力提高农机利用效率和经营效益。
全年新增农机专业合作社146家、区域性农机化服务中心160余家,合作社总数达到1309家,区域化农机服务能力和农业生产环节的统一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量”增更需“质”升。我省制定出台了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意见,并组织开展示范社、规范社创建活动,推行统一农资采购、调度使用、作业质量、收费标准、维修保养和培训教育“六统一”生产管理模式,提升合作社管理服务和技术综合实力,全年创建省级农机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1家。
与此同时,继续深入实施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农机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新训、轮训各类农机从业人员10.59万人次,培育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成为发展农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
安全监管更加有力,安全形势进一步好转
在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我省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不断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监管。一年来,我省农机系统深入开展“打非治违”与隐患排查治理活动,出动执法人员1.55万人次,检查各类农业机械3.5万余台(套),纠正违章行为7884起;排查各类安全隐患6351个,整改6341个,整改率达到99.54%。
“平安农机”和“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深化,全年共计开展各类宣传活动780余次,举办安全培训761次,发放宣传资料17.35万份,发送安全短信112.36万条,新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39个、示范村227个、示范合作社88个,新建省级以上“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13个、示范标兵19人。
此外,我省扎实推进危及人身财产安全农业机械免费实地检验工作,全省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和烘干机检验率达到85%以上,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机具检验率达到85%以上;进一步推进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调整上道路拖拉机停牌和农机监理审批权限,规范农机安全检测工作,新建农机安全检测中心20个。
监管措施的不断完善,有效保障了农机作业安全。截至11月底,全省共发生拖拉机道路交通事故378起,死亡150人、受伤320人、直接经济损失142.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4.48%、26.44%,未突破上级下达的考核指标,安全形势继续保持稳定。
质量监督更加严格,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农机产品质量事关农民切身利益和农机生产安全。一年来,我省农机部门不断建立健全农机市场秩序,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积极开展农机产品尤其是补贴产品质量督导工作,督促生产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保障能力。
今年,省农机局对合作社在用的轮式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育秧流水线等5类产品进行了全省范围的质量问卷调查,初步掌握了在用农机的质量状况和问题。加强农机检测检验和推广鉴定,全年共完成农机产品性能检测151批次、质量监督检验10批次,完成省级农机产品推广鉴定197个批次,涉及农机生产企业63家。
此外,加强农机产品特别是补贴产品投诉处理,全年处理农机产品投诉事件20起,取消4家企业4个农机产品的补贴资格、1家经销商补贴产品经营资格,调整2个分档农机产品的补贴额,促进了农机产品质量的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