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鎏琰 通讯员 盛征军
近日,富阳东洲芦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朱维华举着“富阳市农民创业教学实践基地”的牌子高兴地对记者说,这是富阳市农民学校刚刚授予他们基地的,希望他们的基地发挥自身技术和培训优势,扩大对周边农户的指导和辐射带动作用。
富阳市农民学校成立于2012年12月27日,推行“学历+技能+创业”的一体化培训模式,致力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如今,富阳市农民学校已成为当地培育新型农民的摇篮。
海盐县农科所葡萄种植和研究专家杨治元(前右二),正在为富阳全市100多名葡萄种植户介绍种植技术。
推行学历教育,提升农民综合素质
最近几天,富阳市富春街道中焕生态农业公司负责人章中焕,一方面趁着农闲整修自己的葡萄园,另一方面还不忘捧着一本《农业经纪人专业知识》认真学习。“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得抓紧时间复习。”章中焕笑着对记者说。原来,章中焕是富阳市农民学校2013年首批农民大学生,去年9月入学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现在已进入期末考试时间。
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养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去年富阳市农民学校决定实施“学历+技能型”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启动农民学校免费高等学历教育工作。去年5月,学校面向富阳全市农业从业人员招收涉农方向观光农业专业的农民学员。“经过前期的宣传动员,农民报名的积极性非常高,”富阳市农民学校副校长杜华勇说,最后经过各乡镇街道初步筛选,全市56人正式报名。同年7月,学校组织了统一的入学选拔测试,最终32名农民大学生正式注册入学。这批农民学员纳入中央电大开放教育系列,学制2.5年,由电大富阳学院组织教学、考核,考试合格后,颁发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国民教育系列大专学历毕业证书。“我们一般都是每个星期双休日选一天进行集中学习,不会耽误学员的农业生产,”章中焕告诉记者,不仅如此,在学校里,他和同学们相互学习从业经验,也有了不小的收获。
“首批农民大学生培养有了好口碑,今后我们会继续扩大招生数。”杜华勇告诉记者,从今年开始,富阳市农民学校每年都将招收一届农民大学生,同时,根据需要开设更多的农业专业。
开展技能培训,提升农民技术水平
“杨教授,我家的夏黑葡萄大小粒严重怎么办?”“杨教授,一棵葡萄树到底留多少串果合适?”……去年4月的一天,富阳市东洲街道葡萄种植基地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农民新型实用技术培训讲堂正在此举行,这是富阳市农民学校首次举办“农民讲堂”,专门邀请了海盐县农业科学研究所葡萄种植和研究专家杨治元教授,为全市100多名葡萄种植户作理论指导和实地“把脉问诊”。
“农民大学生毕竟是少数,为了让我市更多农民得到培训,我们学校专门开展了‘农民讲堂’活动。”杜华勇说,到目前为止,“农民讲堂”共举办了5场,吸引了富阳全市600余农民,现场发放资料2000余份,在葡萄种植培训中,杨治元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葡萄种植经验和研究成果,首先给学员们作了葡萄栽培技术的理论培训,随后带他们到东洲街道葡萄种植户的基地里作实地讲解,学员们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时举手提问,现场气氛热烈。“农民讲堂”的培训内容不光“接地气”,还十分注重针对性,去年上半年正值禽流感防控严峻时期,为更好地指导家禽养殖户,帮助农户渡过难关,农民学校把富春街道的养殖大户请到了农民课堂,有针对性地培训当地养殖大户的疾病防控与养殖技能。课堂上,专家介绍的养殖新技术和防控H7N9的新经验,让这些养殖户大开眼界。
在富阳东洲芦笋专业合作社的会议室里,还挂着“蔬菜茄果类育苗及栽培技术培训班”这样一面横幅,合作社理事长朱维华告诉记者,这是2013年12月29日,他们合作社组织的专题培训,吸引了周边近100名农民参加。“作为富阳市农民学校新选定的创业实践基地,我们应该多为周边的农户提供培训的机会。”
“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是富阳市农民学校农民技能培训的另一项重要举措,是推行‘学历+技能+创业’一体化培育模式的体现。”杜华勇说,经过前期申报、实地考核验收,去年学校最终确立东洲芦笋专业合作社、东洲街道国森养殖场、富阳市吉庆农庄、富春街道中焕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富阳天柱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为首批实践基地。“这些基地在我市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典型代表,他们都具有良好的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能力,能够为周边农户提供创业帮助。”比如东洲芦笋专业合作社,拥有能同时容纳100人的培训教室,去年该合作社共开展了食品质量安全、芦笋育苗和栽培新技术等6场培训。“我们周边有不少的农户,经过我们的培训,在芦笋种植技术上都有了不小的进步。”朱维华说道。
同时,学校还为这些创业基地在扩大经营范围、创新管理模式、提升示范效应等方面提供帮助。“我们去年为这些基地提供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万元,并免费为基地人员进行学历培训。”杜华勇告诉记者。
注重课题研究,提升学校自身内涵
打铁还需自身硬,富阳市农民学校成立一年以来,十分重视提升自身的内涵建设,以农民教育培训模式、开发农村实用技术等为重点,以研促训,研训结合,积极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相关课题的研究。去年,《县域条件下农民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以新型富阳市“农民学校”为例》课题作为杭州市成人教育立项课题被批准立项,目前已完成中期评估验收;《基于县域条件的农民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践研究》被确立为浙江省社区教育实验项目,目前科研和实验项目正在按计划运行中。
此外,学校老师所撰写的《发挥农民学校优势,创新开展参与式农民培训的实践探究》、《优化生态环境 丰富培训内容 积累培训经验 形成培训特色——富阳市加强社区教育内涵建设的实践研究》、《发挥社区学院优势强化农民素质培训的实践与探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途径与方法》等论文在富阳市第四届社区(成人)教育论文评选中分获一、二、三等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杜华勇说,学校除了重视自身的完善,更重视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作为杭州地区首家县市级农民学校,在探索运行中,学校还组织有关人员赴丽水市农民学院、丽水市莲都区农民学校取经。另外还重视和兄弟县市农培办的业务交流,先后与萧山区农培办、余杭区农办和桐庐县农培办进行座谈,为教育培训工作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