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养生

如果你吃这些药,最好禁酒

  •   还有一周,就到春节了。春节里亲朋好友团聚,少不了酒。最近,微信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慎用以下三类药:硝酸甘油、抗生素和利尿剂。那么,这个说法到底靠不靠谱,请听听专家的说法。
    喝酒脸红的人浙江比山东多
      传言:喝酒容易脸红,是因为人体内的一种代谢酶没有起作用。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张美玲说,这个说法靠谱。
      酒精,即乙醇。喝酒后,乙醇在体内是要变化的。正常的情况下乙醇要变两下子:首先,乙醇被体内一种叫做乙醇脱氢酶的物质,转化成乙醛。紧接着,另外一种酶,乙醛脱氢酶2,再来分解乙醛,使其氧化成乙酸,最后乙酸参与柠檬酸循环,生成水、二氧化碳等,最终完成酒精代谢。
      喝酒上脸的人,他们体内的乙醛脱氢酶2动力不足、不够活跃。所以他们体内的乙醛容易堆积。乙醛达到一定浓度时会扩张血管,引起脸红、头痛、心动过速等不适表现。
      张美玲查阅了浙江医院团队的一篇文献,相关论文《浙江汉族人群ALDH2(乙醛脱氢酶2)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相关性》发表在去年9月的《浙江预防医学》期刊上。
      实验显示,乙醛脱氢酶2,会表现出基因多态性。张美玲解读说,同样是乙醛脱氢酶2不活跃,也分3种类型。表现在人身上的特点也很明显——你会发现,同样是喝酒上脸的人,有的人脸上的红晕,过一会会散去;还有些人呢,会红很长时间。“不太会消红的人,他们的乙醛脱氢酶活力特别弱,不太能分解乙醛,这就导致乙醛在体内大量堆积,跟着血液进入到身体各个器官。”
      张美玲说,乙醛大量堆积在身体里,可以舒张面部血管,引起脸红,严重时可能对心、脑、肝、肾等器官造成伤害。
      论文结论也显示,乙醛脱氢酶2的基因多态性,存在种族差异,东方人中乙醛脱氢酶2突变型者较常见。即使是同样的种族,不同地域,乙醛脱氢酶2的基因多态性也有差异。该研究发现,汉族人中,浙江汉族人的乙醛脱氢酶2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为21%,上海人的乙醛脱氢酶2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为19.7%,山东人的数据为14.7%。从这个百分比上可以看出,喝酒脸红的人,浙江比山东多。
    喝酒脸红的人吃硝酸甘油无效吗
      传言:硝酸甘油,是治疗心绞痛的救命药。心绞痛发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因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猝死。但对喝酒脸红的人来说,紧急情况时使用硝酸甘油,可能是无效的。
      张美玲认为,这个说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但还需进一步研究确证。
      硝酸甘油是有100多年应用历史的老药,最初认为其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而产生扩张血管效应。直至1977年,才认识该药物扩张血管的作用,是通过释放一氧化氮(NO)所介导的。
      乙醛脱氢酶2,不仅在酒精代谢中发挥作用,同时也能催化硝酸甘油水解生成二氧化氮(NO
    2
    ),NO
    2
    继而转化为一氧化氮(NO),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
      曾有研究表明:心绞痛急性发作时,饮酒不面红的患者,使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的有效率较高,且起效较快。
      但是“饮酒面红者,硝酸甘油疗效欠佳,有效率低,且起效较慢”这个结论尚有争论,仍需进一步研究。
      张美玲建议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硝酸甘油,必要时应备用或改服其他药,如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等中药制剂,防止因用药不合理而贻误治疗时机,带来生命危险。
    喝酒脸红的人吃抗生素会头疼吗
      传言:喝酒脸红者服用多种抗生素,可能引起剧烈头疼、心跳加快等症状。
      张美玲认为,这个说法是靠谱的。“实际上,不管脸红不红,病人使用这类抗菌药物时,饮酒都可能会引起双硫仑反应,这个现象,已经有许多临床表现。饮酒后的一段时间内,所有人都要谨慎使用抗生素。”张美玲解释说,这是因为多种抗生素可与乙醛脱氢酶2结合,抑制酶的活性,使乙醛不能被及时代谢,在体内堆积,出现双硫仑反应。
      这种反应的临床表现是面部发热、面色猩红、头颈部血管剧烈搏动或出现搏动性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恶心、呕吐、出汗、口干、胸痛、心跳加快、血压下降、烦躁不安,甚至引起休克。
      临床上易引起双硫仑反应的药物有头孢哌酮、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曲松、头孢美唑、头孢呋辛、甲硝唑、替硝唑、酮康唑、氯霉素等。
      “这类抗菌药物有些已经在药品说明书中注明,使用药物期间或停药后5天内不能喝酒。或者说,酒后一定的时间段内,不适宜使用这类抗菌药物。喝酒容易脸红者,对此反应尤其敏感,这一时间建议为1~2周。”
      张美玲说,特别有必要提醒一下大家:“不光酒,酒心巧克力、含酒精饮料等也不要与这些抗菌药一起用。”
    喝酒脸红者吃降压药 会导致低血压吗
      传言: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尤其服用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时,如果饮酒,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这个说法有不准确的地方。”张美玲说,“大量喝酒,会导致血管扩张,血压降低。而喝酒脸红者代谢乙醛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低血压现象而已。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服用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时,应避免饮酒。”
      但是张美玲表示,噻嗪类等利尿药用于降压治疗,只要根据医生的医嘱用药,安全性较高,一般不会产生低血压现象。
      张美玲提醒:饮酒脸红还与环境、饮食、个体的疾病状态等因素有关,一定要在医师、药师的指导下用药。有些药物说明书上注明服药期间要禁酒,服用这些药时,无论是否容易脸红,都不应该饮酒。
    章咪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