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走出去建立清水鱼养殖配送中心,将鱼塘“迁”到了城里●第一个引进橘黄色清水鱼苗,成功养殖开化独具特色的清水鱼●第一个在杭州建立清水鱼批发展销中心
近日,开化县助农渔业专业合作社方应钦将600公斤清水鱼打成3个氧气包装,送到了义乌清水鱼配送中心。“现在开化清水鱼市场比较好,我每月皮卡车要运清水鱼5至6趟。”方应钦说。
方应钦,这位从开化县革命老区长虹乡库坑村大山里走出来的农民,有个多年的梦想,那就是做大做强开化独具特色的清水鱼产业。如今,凭借精明的头脑和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精神,让自己的梦想逐渐变成现实,他创造了开化清水鱼养殖行业的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县外建立清水鱼养殖配送中心,将鱼塘“迁”到了城里;第一个从诸暨引进橘黄色清水鱼苗,成功养殖开化独具特色的清水鱼;第一个在杭州市建立清水鱼批发展销中心。
让清水鱼“游出”开化
利用清清的山溪水,在房前屋后、溪边沟旁养殖清水鱼,这个在开化延续了600多年的养殖方式,如今已随着方应钦的拓展异地市场,开始发扬光大。
2009年春,方应钦在当地信用社贷款支持下,筹建成立了开化县助农渔业专业合作社,专门养殖、收购和销售清水鱼。2011年7月,方应钦分析和考察市场后,通过朋友的牵线搭桥,在义乌建立了第一个清水鱼养殖配送中心,他利用优质的溪水资源,建起暂养池。然后把家乡的清水鱼运输到义乌清水鱼配送中心,放在暂养池内陆续供应到杭州等地。随着市场的扩大,他在诸暨市也建起了暂养池,并成立了配送中心。短途货物由自己直接配送,长途的则送到当地的客运站,通过小件快递方式运送。“现在,杭州、义乌等地的许多食客都知道开化清水鱼肉质鲜嫩、口感好。由于鱼的品质有保障,销路自然也越拓越宽。”方应钦说,为了带动其他村农户养殖清水鱼,他从当地信用社贷款100万元,到库坑村、西坑村、高田坑村等7个村100多户清水鱼养殖户手中收购清水鱼,每年收购清水鱼达2.5万公斤。
2013年初,方应钦又贷款200万元,扩大清水鱼养殖规模。到11月底,共有3万多公斤清水鱼销往杭州、义乌、东阳等地,收入达160多万元。
养殖开化没人养过的清水鱼
日前,笔者沿着开化县长虹乡双河村一条蜿蜒的村道行驶约2公里,便来到了方应钦的“碧家河”开化清水鱼生态养殖基地。清澈的水面上漂浮着一个个网箱,方应钦说,这里共有104个网箱,面积3000平方米左右。另一处清水鱼养殖基地有24个鱼池,面积4100平方米,这是2013年9月他投资80多万元建成的,用来养殖从诸暨引进的橘黄色清水鱼苗。
方应钦引进外地清水鱼苗的做法,源于他创下的“碧家河”开化清水鱼曾经被人造假的现象。2013年4月,方应钦发现与他合作在萧山东门菜场销售“碧家河”开化清水鱼的一个老板,因看到开化清水鱼销路好,经常供不应求,于是便将普通鱼与开化清水鱼放在一起出售,谎称从开化直运的清水鱼,每公斤52—56元,而普通鱼每公斤才12-14元。以假乱真,鱼目混珠,让消费者蒙受损失。20天后方应钦发现他进货量少了,便赶到萧山东门菜场。细心的方应钦发现自己养殖的清水鱼的鱼尾巴都被这位老板剪了一节,原来这位老板将剪过鱼尾巴的开化青水鱼卖给常客,将没剪过鱼尾巴的普通鱼假冒开化清水鱼卖给生客。
这件事让方应钦陷入了深深的思索。既然自己创的品牌这么容易被人假冒,何不养殖一种不容易被人假冒的清水鱼呢。
他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到诸暨有人刚培育出一种橘黄色清水鱼(目前全国只有2家养殖这种清水鱼)。于是,方应钦于2013年9月引进了1.5万多公斤橘黄色清水鱼苗,在自己基地投放了5000多公斤,另1万公斤投放到水库的网箱里。明年中秋期间,这批橘黄色清水鱼就可上市了,本地清水鱼明年销量也在10万-12.5万公斤。方应钦说,下一步,他将进一步拓展市场,把这种橘黄色清水鱼作为开化清水鱼的主打品种。“我培育鱼苗,让老百姓养殖,我负责回收、销售,力争后年清水鱼销量在50万公斤。”
齐振松 刘佣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