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有人预计,未来5-10年,是中国农业走向现代化、实现二次飞跃的关键时期。农业的二次飞跃需要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的支撑。浙江自2006年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这种新型农村合作体系至今,已在42个县(市、区)开展试点,并积累了不少经验。去年8月,省供销社进一步就深化“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
日前,记者从省供销社了解到,今年省供销社的工作思路为围绕浙江农业现代化发展目标,深化“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促进为农服务效率和经济发展效益双提升,实现供销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以突出服务规模化为重点,推进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和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据介绍,今年,在深化现代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省供销社将主抓三项工作。一是创新农资经营方式。围绕提升保供能力,推进网络资源整合,加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的对接,推广集技术培训、商品供应和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加大统防统治、测土配方等农化服务力度。开展“智慧农资”建设,以信息化手段整合商品流、服务流,使农资市场占有率保持在70%以上。
二是推动农业生产合作。利用资本联结、业务对接、服务带动、联合会吸纳等多种方式,继续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合作社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农产品加工、资金和保险互助,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对农民的组织带动能力。
三是扩大农业服务合作。创办专业化服务合作社,加强农业机械装备和作业队伍建设,大力推广统防统治、农机作业、粮食烘干、产品营销等社会化服务。支持生产性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微利性服务,鼓励涉农企业发展种子种苗、农机作业、农产品加工物流等农业服务业。
在探索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省供销社将发展资金互助组织,壮大外部融资服务,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加快资金互助社建设步伐,按照“完善制度、封闭运行,不吸储、不放贷”的原则为社员生产性活动提供资金服务。巩固农信担保服务,健全“政府支持、供销社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机制,提升经营效益。鼓励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增资扩股、增设分支机构及改制为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放。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探索开展与农资供应、农产品销售、农业社会化服务等紧密结合的配套信用服务。鼓励各地参与农信社、农村合作银行、地方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探索发起公募性的为农服务发展基金会,发展融资租赁、典当等适合区域经济需求的金融服务。
以突出流通现代化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和新农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
在深化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省供销社将按照基础设施完备、交易方式先进、辐射功能突出的要求,抓好一批区域性重点农产品市场建设。加强市场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的衔接,推动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加强与农产品分销主体的合作,减少流通环节、提升流通效率。发展与供销社农产品经营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强化技术装备,健全质量标准,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培育一批农产品购销公司,发展面向居民日常消费的农产品直销店、社区平价菜店网络,优化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经营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方争取农贸市场经营管理职能。
推动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餐对接等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鼓励农产品市场、购销公司等向生产领域延伸,建立与合作社、农业生产基地等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动农产品经纪人协会向基层延伸,提高与农民、农产品流通主体的联系紧密度。
创新茶叶经营方式,推动系统内茶叶企业、市场与知名茶叶专业合作社建立紧密联结关系。壮大茶叶加工企业,发展市场前景广、潜力大的精深加工产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批茶叶品牌,巩固茶叶出口优势,开拓国内市场,探索茶叶拍卖交易的有效形式。
在深化新农村生活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省供销社将加快发展城镇商业,提升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水平,积极发展新型业态。鼓励社有企业、基层供销社把握城镇化机遇,因地制宜发展各类服务业,布局一批现代商业设施。参与城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条件的可以开展集中连片的城镇、村居改造。立足城镇功能和区位优势,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培育壮大日用消费品连锁骨干企业,提高网络覆盖面和商品配送率。抓好废旧商品回收分拣中心、综合利用产业园区建设,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回收体系建设,促进回收、分拣、加工一体化经营。发挥大型商业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和经营优势,立足城市市场需求变化和居民消费升级,发展购物广场、百货超市、专卖店等业态,加强与社区和农村经营网络的对接。抓好医药、石油、烟花爆竹、食盐等特色经营,打造统一品牌和形象,尽快形成规模效应。
以县及县以下供销社为重点,密切与农民的联系
今年,省供销社将抓好县级供销社“三位一体”建设。以县级供销社为重点,以“三位一体”合作体系建设为抓手,通过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组织吸纳等多种形式,扩大与农民在组织上、经济上的联系,把供销社的经营优势、合作社的生产优势、资金互助组织的资本优势结合起来,提升供销社专业化、规模化、综合化服务能力。
扩大基层组织网络覆盖。采取新建、合办、设立分社等方式,推动基层组织的延伸和扩张,扩大经营服务网络覆盖。发挥龙头公司和基层经营组织的优势,加快推进系统上下联合,完善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基本实现乡村经营网络全覆盖。
以经营服务综合体建设为抓手,做强一批基层供销社;实施“振兴行动计划”,健全强社、强企带动弱社的联合发展机制,振兴一批基层供销社;以多形态、多样化新建为举措,在经营服务空白及薄弱地区新建一批基层供销社。
坚持为农服务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坐标,在农资、茶叶、果品、种子等领域,培育壮大一批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重点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按照供销合作、专业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要求,围绕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为合作社、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产品营销、信贷担保等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