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纲要》指出,将重点发展以下产品:一是优质食用农产品。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因地制宜发展有机食品,做好农产品地理标志工作。积极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品牌,严格保护产地环境;二是方便营养加工食品。强化对主食类加工产品的营养科学指导,加强营养早餐及快餐食品集中生产、配送、销售体系建设。发展营养强化食品和保健食品,促进居民营养改善。加快传统食品生产的工业化改造,推进农产品综合开发与利用;三是奶类与大豆食品。扶持奶源基地建设,强化奶业市场监管,培育乳品消费市场,加强大豆种质资源研究和新品种培育,强化大豆生产与精深加工的科学研究,实施传统大豆制品的工艺改造,开发新型大豆食品,推进大豆制品规模化生产。《纲要》表明,将重点关照以下人群:一是孕产妇与婴幼儿。重点改善低收入人群孕妇膳食中钙、铁、锌和维生素A摄入不足的状况,大力倡导母乳喂养,重视农村地区6个月龄至24个月龄婴幼儿的辅食喂养与营养补充,加强母乳代用品和婴幼儿食品质量监管;二是儿童青少年。着力降低农村儿童青少年生长迟缓、缺铁性贫血的发生率,做好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保障工作。遏制城镇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增长态势。将食物与营养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强化营养干预,加大蛋奶供应,保障食物与营养需求;三是老年人。开展老年人营养监测与膳食引导,科学指导老年人补充营养、合理饮食,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纲要》强调,将重点扶持以下区域:一是贫困地区。提高贫困地区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创新营养改善方式,合理开发利用当地食物资源;二是农村地区。加强农村商贸与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将城镇现代流通业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开拓农村食物市场,方便农村居民购买食物;三是流动人群集中及新型城镇化地区。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饮食条件,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和合理膳食模式,控制高能量、高脂肪、高盐饮食,降低营养性疾病发病率。
(据中国政府网 黄锐/文2014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