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点、高一点……好……放!”
在西苕溪长兴段,长兴县玉德疏浚队队长张玉德这几天恨不得住在船上,他手上的几条船每天都在长兴大大小小的河道里忙碌着,让他们如此忙碌的并不是在码头装运货物的老本行,而是打捞河底沉船。“主要是打捞这里的一艘沉船。”在河道的一旁,先用数吨重的大铁锤,一次次上下捶打,将河底的沉船砸碎,再换上大型抓手机,一点点地将河底沉船捞起,从中午一直忙到傍晚,这条近5吨重的沉船才打捞起一半。“看来晚上又要连夜加班了。”张玉德说,“小的沉船,一天能捞几条,大的有时候一天才捞一条。上个月大约捞起大小沉船100多条。”
从上世纪90年代起,长兴有大量渔船被废弃,这些船原本应该被送到专门地点拆解处理,但是有些船主为了图省事,直接把船沉入河底。“沉船导致水流不畅,垃圾堆积,对水体环境影响比较大。”长兴县港航局运管科徐杨说。
长兴县从去年下半年起,雇佣了像张玉德这样的打捞船队4支,已打捞沉船600余艘,挖出了几百吨的河底垃圾。
如果说,打捞沉船是清理了河底的垃圾,那么清理河面上的垃圾有啥“高招”呢?沿着西苕溪一路向下,在长兴县龙山新区西峰坝村合溪新港里,有村民正驾驶着一艘“簸箕”形的清理船清理河道垃圾。
在船的一头,该村党支部书记徐根南对这艘河道清理船做了一番演示。“站在船头(‘簸箕’宽口),船头就下去了,人站在这里起到一个调节作用,船一边行驶,这河面上的垃圾就会自动进到船身里面来了。”徐根南说。
说到这艘打捞船,村民们无不说好:“这艘船是徐书记自己掏腰包,花了2万元设计制作而成。”钢板支架搭成船体,船头做成簸箕状,在河道上开上一圈,垃圾就被“吞进”船肚子里。
据了解,就是这么一条不长的河道,原来清理河面至少要半个多月,现在只要3至5天就足够了。“原来租一条船要500元,3个人操作的话,每人120元工钱,一天总计要800多元。”徐根南说,“现在也只要3个人,但是时间却缩短了三分之一,不仅节约了时间更节约了费用。”据悉,这艘打捞船自服役以来,每天可清理垃圾2吨左右。
这“一大一小”的打捞船正是长兴“五水共治”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截至目前,长兴共清理432条河道,清理垃圾4.6万吨,使1522公里的河道流起来、活起来。
“目前,长兴第二阶段治水已经展开,将往‘水’中投1.5亿元,完成13个乡镇(街道、园区)的458条河道、涧滩的治理,全长475.2公里,以及176个水塘,总面积52.16万平方米的全地域、全流域清淤整治工作。”长兴县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许旭 路平 吴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