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气象局局长 黎健
2013年浙江历史罕见的高温干旱、百年不遇的“菲特”台风暴雨仿佛仍在眼前,连续40℃以上的高温,罕见的狂风暴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越来越频繁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
每年的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世界气象组织将今年气象日的主题定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旨在鼓励青年人更多地了解天气和气候系统,并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行动之中。
从刚刚发布的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看,百余年来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约0.85℃,海平面上升19厘米,CO
2
等温室气体浓度达到近80万年来的最高水平。可以说,全球气候正在变暖、影响深远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心、关注。浙江是气候变化影响敏感的省份,全球气候变暖威胁浙江沿海安全,影响工农生产,危害公众健康,加剧能源压力……特别是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我省极端气象灾害越来越频繁,其突发性、不可预见性日益突出。随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财富集聚程度的提高,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总数和经济总量越来越大,灾害敏感地区、敏感行业、敏感人群也越来越广,灾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重。同时,气象灾害往往会引发次生灾害甚至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一方面要充分运用气象科技和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另一方面更加需要全社会所有公众的积极参与,主动接收传递灾害监测预警信息,了解掌握灾害应对科普知识,提前做好防灾减灾的各项准备。
青年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青年一代往往具有引领、示范的特征,青年人的生活习惯往往影响广大公众,甚至全社会秩序形成。那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广大青年朋友如何肩负起应对气候变化的责任、担当起防灾减灾的重任,是这个时代所赋予广大青年的历史使命和人生课题,迫切需要广大青年朋友熟练掌握防灾科普知识,引导全社会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的认识;迫切需要广大青年朋友科学关注、主动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开展预警信息传递、防灾救灾志愿服务;迫切需要广大青年朋友从自我做起,带头倡导绿色生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维护生态文明……特别是摒弃传统的防灾减灾理念,树立现代的、科学的防灾减灾理念,促进形成法制化的以灾害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全社会应急响应机制,更好地发挥气象监测预警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真正做到科学防灾、主动避灾、有效减灾,实现“防在灾害前面、救在第一时间、抗在关键环节”,亟需广大青年的支持、参与和引导、示范。
我们呼吁,浙江2000万青少年朋友要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天气、气候和气候变化当中,坚定信心,勇于担当,主动传播防灾减灾科学知识,积极引导全社会科学防灾理念、秩序的形成;采取果断行动,以身作则,节约自然资源,践行低碳生活方式。让我们携起手来,更好地肩负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重任,共同呵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天气气候环境,以青春、智慧和梦想,以实际行动为防灾减灾作出更大贡献,共建共享生态环境与气候文明。